溫馴卻要人命的萌寵——藍環章魚,我們是否該飼養?
近日,一條萌萌噠又艷麗奪目的藍環章魚進入大眾視野,各大媒體紛紛報道轉載,究竟是怎樣的萌寵讓大家既愛又怕呢?
藍環章魚
據悉,藍環章魚比較溫馴,不會主動攻擊人類,大多數對人類的攻擊發生在藍環章魚從水中提起來或被踩到的時候。藍環章魚是一種比較害羞的生物,晚上出來覓食活動,據悉,它的毒性可通過顏色顯示出來,在不同環境中,它會變成與環境相似的保護色,一旦感受到威脅,表皮顏色會變得艷麗,藍色環閃爍的時候,也恰恰是最危險的時候,它正處于警戒狀態。
與箱水母(一只箱水母的毒素足以殺死60名成年人)一樣,藍環章魚也是最毒的海洋生物之一,雖然體型較小,臂跨不超過15厘米,但其所攜帶的毒性足以殺死26名成年人。人被藍環章魚蟄刺后不易察覺,幾乎沒有疼痛感,一小時之后毒性才會發作,毒液能阻止血凝,使傷口大量出血,且感覺刺痛,最后全身發燒,呼吸困難,重者致死,輕者也需治療三四周才能恢復健康。經確認,藍環章魚所攜帶的毒液含有河豚毒素,河豚毒素對中樞神經和神經末稍有麻痹作用,會阻斷肌肉的鈉通道,使肌肉癱瘓,并導致呼吸停止或心跳停止,其毒性近氰化鈉的1000倍,僅需0.5mg就可致人中毒死亡。
但藍環章魚本身并不分泌毒素,這種毒素一般由其寄生唾液腺中病毒體引起,當藍環章魚攻擊其他生物時,病毒體得以進入生物體內,從而發揮毒性作用,別看它體型柔軟,但其嘴部非常銳利,甚至能夠刺穿潛水員的潛水衣!
目前雖然沒有針對藍環章魚的抗毒血清,但也不是只要被咬就必死無疑。當有人被咬時,必須第一時間進行人工呼吸,且人工呼吸必須持續,直至傷患能夠恢復自行呼吸的狀態,搶救時間可能有數小時之久,期間,即使是醫院也只能維持傷患的呼吸與心跳狀態,傷患只能依靠自己,通過自身代謝降低毒素濃度。一般而言,在發紺以及血壓降低的癥狀出現之前就施以人工呼吸治療,傷患就可能保住性命。成功撐過24小時的傷患,多半能夠完全康復。即使傷患已無反應,也應立即進行搶救,且保證全程循環輔助,因為,傷患極可能神志清醒卻已無法做出任何反應。
藍環章魚毒性極大,但是卻成為了水族愛好者的心頭所愛,這其中原因,據北青報報道,一位水族愛好者曾表示,藍環章魚屬于美麗的劇毒生物,由于毒性非常強,因此多數愛好者不敢飼養,如果有養過藍環章魚的經驗,能夠在水族圈子里顯得更有地位,但同時也要勤換水并封閉魚缸,因為藍環章魚如果覺得水質不好,可能會從魚缸里跑出來。
水族愛好者的言論讓人啞然,這樣一種劇毒生物,放在家中,無疑是埋下一枚定時炸彈,"可能會從魚缸里跑出來"對有懵懂稚童的家庭而言更是非常危險,但是為了追求所謂的"水族圈子里顯得更有地位",還是有人飼養這種生物,不得不讓小編感慨,這種虛榮心還真要命。
退一步而言,藍環章魚作為一種海洋生物,先且不論毒性,也是一條生命,將其強行帶離海洋,進行買賣交易,美名其曰飼養,實質是囚禁。古人云狐死尚首丘,小編認為,對這些本不需要我們人類飼養的生物,我們還是應該多一點敬畏和同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