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上午,國家醫保局副局長陳金甫主持召開了高值醫用耗材集中采購改革座談會,聽取了部分企業和協會代表意見建議。
??信息很短,事情很大!
5月28日,國家醫保局官網發布了一條會議消息,僅僅54個字,卻透露出一條重要消息。
國家醫保局官網信息顯示,5月28日上午,國家醫保局副局長陳金甫主持召開了高值醫用耗材集中采購改革座談會,聽取了部分企業和協會代表意見建議。
這是否意味著高值耗材也將進行全國集采?
其實,5月初,國家醫保局局長胡靜林在天津進行的一次調研中便透露了一些信息。調研期間,胡靜林出席了天津等九省份聯盟采購高值醫用耗材申報信息公開大會。他表示,本次天津、北京、河北、遼寧等省區市聯盟采購人工晶體,是繼去年安徽、江蘇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破冰后又一重大進展,彰顯了以天津牽頭的聯盟地區醫保部門敢啃硬骨頭的責任擔當。
更為重要的一點是,胡靜林表示希望聯盟地區以本次采購為起點,將更多質優價宜產品納入采購范圍,為全國普遍開展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探索經驗。可見,國家醫保局有意將高值耗材的集采推廣至全國,但是是由國家組織還是地方自行安排,目前仍然未知。
對于高值耗材的治理,國家也早有部署。去年,國辦印發了《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明確高值醫用耗材將迎來帶量采購。隨后,在國家醫保局的指導下,安徽、江蘇率先對部分高值醫用耗材進行帶量采購。
但不少觀點都認為,高值醫用耗材目前沒有建立統一標準和分類,品種規格繁多,市場分散,如何帶量采購?
對于這一棘手問題,在一場國務院政策吹風會上,國家醫保局副局長李滔曾表示,國家醫保局成立伊始就啟動了全國統一的高值醫用耗材編碼編制制定工作,形成全國的通用語言,研究制定了醫用耗材在內的15項信息業務的編碼標準。去年6月27日已經在國家醫保局的官網上線運行。其最大的特點是規范了醫用耗材的分類目錄,實現了“一品一碼”。
值得注意的是,李滔表示,下一步考慮,凡是產品信息不按照統一的分類和編碼進入醫保系統的,以后就不能在全國各省和國家平臺上進行招采,也不能進行醫保的支付。如果這一政策執行,將為統一編碼提供強大的推動力。
目前,國家醫保局推動的耗材集采正在逐步擴大試點范圍。在去年底回復人大代表建議時國家醫保局表示,將選取重點品種實施“帶量采購”的試點工作,降低高值醫用耗材的價格,惠及百姓。
去年7月,安徽以公立醫療機構采購聯合體為主體,聯合對骨科植入(脊柱)類、眼科(人工晶體)類產品帶量采購。采購量為2018年度兩類耗材采購量的70%、90%,同時規定醫療機構采購使用量不得低于2018年度的80%。骨科脊柱類材料總體平均降價53.4%,單個組件最大降幅95%,人工晶體類總體平均降價20.5%。預計兩類產品年節約資金分別為3.7億元和0.29億元。
在江蘇,55家三級公立醫療機構組成的聯合采購聯盟,拿出全年用量的70%采購,談判的品種為雷帕霉素及其衍生物支架和雙腔起搏器。支架按單個品種談判,中選品種平均降幅51.01%,最高降幅66.07%;起搏器按生產企業談判,中選企業涉及品種平均降幅15.86%,最高降幅38.13%。
國家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司司長鐘東波表示,兩省此次試點帶量采購的規模不算大,但效果很明顯。
今年,天津、北京、河北、遼寧等省區市聯盟采購耗材、內蒙古印發高值醫用耗材改革實施方案,各省都在穩步推進相關工作,國家醫保局也明確表示不會照搬4+7模式,還要結合高值醫用耗材自身的一些特點來研究制定相應的集中帶量采購方案。
對于高值耗材的治理,國家衛健委去年表示將制定重點監管目錄。高值耗材的治理工作,將在2020年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