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類14種醫用耗材價格最高降幅80.39%、最低降幅51.67%,一年內可為群眾減輕就醫負擔約3000萬元。淮安市醫保局近日組織全市24家二級以上公立定點醫療機構參加淮安、南京、泰州三市醫用耗材集中采購地區聯盟帶量采購,醫用耗材價格大幅降低。此次采購為淮安市進行的首次聯盟帶量采購,以后將進入常態化運作。
淮安市醫保局黨組書記、局長蔡莉介紹,自今年5月中央深改委第八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治理高值醫用耗材的改革方案》以來,市醫保局全面開展醫用耗材專項治理,制定出臺“1+10”專項治理工作方案,創新“陽光聯盟采購”模式,落實專項治理10項舉措,取得了積極成效。
群眾就醫負擔穩步減輕
淮安市醫保局瞄準“高”與“大”精準發力,推動全市群眾就醫負擔穩步減輕。瞄準高值耗材、量大耗材兩個重點領域,堅持單價壓降、帶量采購雙向用力,提升醫院談判議價能力,降低醫用耗材采購價格,以實實在在的優惠措施全面提升廣大群眾就醫獲得感。瞄準價格高的,堅持以“融”的思維借助外力,積極參與全省高值耗材采購聯盟,將淮安小市場納入全省大市場進行帶量采購,實現“以大帶小”;瞄準用量大的,堅持以“聯”的思路打造合力,與南京、泰州共同發起醫用耗材集中采購地區聯盟,通過聯合集中采購降低耗材價格,實現“量大從優”。
據測算,僅在今年7月份的血管支架和心臟起搏器兩類高值耗材全省聯盟采購、8月份的植入式給藥裝置、預充式導管沖洗器、精密輸液器、靜脈輸液留置針等臨床用量大的4類14種產品地區聯合采購中,淮安市耗材價格最高降幅80.39%、最低降幅51.67%,一年內可為群眾減少醫療費用約3000萬元以上。
醫用耗材招采市場不斷凈化
淮安市醫保局瞄準“供”與“求”兩端施策,推動醫用耗材招采市場不斷凈化。經過深入調研,淮安市醫用耗材亂象產生的主要原因是耗材品種類別多、缺少統一規范標準,同時,各個醫療機構需求零散多樣。針對這一情況,市醫保局確立“談判降價是目的,凈化市場是根本”的指導原則,積極構建醫保主導市場準入、需求決定供給、帶量集中采購的耗材治理新格局。
立足需求端,加大整合歸并,形成需求目錄。通過大量臨床走訪,了解產品可替代性,整合醫療機構需求,剔除規格型號零亂、產品參差不齊、臨床效應接近的耗材,將原先4類耗材323個型號最終歸并為14個品規,形成集中統一的醫療機構耗材需求目錄,既保證臨床使用,又合理考慮技術迭代。立足供給端,按照目錄投標,凈化市場環境。所有企業按照目錄進行投標,并按上年度醫療機構采購量的70%分配給中標企業,醫療機構承諾30日結清貨款,打消中標企業后顧之憂,使生產企業敢于投標敢于降價,營造了“醫生專心看病、企業安心生產”的健康新環境。
陽光聯盟采購制度逐步完善
淮安市醫保局瞄準“誠”與“信”強化監管,推動陽光聯盟采購制度逐步完善。全面強化組織合力、優化采購辦法、細化市場分析,切實保障醫用耗材集中采購安全可靠、科學規范。建立醫療保障聯席會議制度,明確成員單位耗材治理職責,促進部門聯動,加強信息交流,形成監管合力,著力達到“堵塞制度漏洞,壓降虛高價格,落實常態監管”治理目標。出臺陽光聯盟采購實施辦法,明確陽光采購聯盟主體的范圍、作用、采購規則,完善醫保配套支付方式,建立失信懲戒制度,加強醫用耗材生產、流通、使用綜合監管。建立耗材采購基礎數據庫,全面梳理淮安市醫用耗材采購數據,形成集中采購相關品種、數量、價格等有效需求信息;組建兼顧不同地區、不同類別、不同所有制、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以及不同臨床專業類別的醫用耗材采購專家庫,為集中采購提供數據支撐和技術支撐。
不斷拓展深化改革
“下一步,我們將不斷拓展深化改革,進一步壓降醫用耗材價格,減輕群眾就醫負擔,努力為推動淮安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建設作出更大貢獻。”蔡莉說。
更重“透明”,積極推行陽光聯盟采購,實行網上應采盡采。突破原有招采模式和行政區劃限制,在更高層級實行聯盟帶量采購。全市公立醫療機構全部實現網上采購,做到陽光操作、全程留痕。對應用新技術的高值醫用耗材,實施備案采購管理,通過省、市組織專家委員會評審議價后可直接掛網銷售。
更重“貫通”,全力打破四大信息孤島,實行全面監督監管。貫通招采、價格、醫院和醫保四個信息系統,督促全市公立醫療機構耗材采購全部遷移省建新平臺,協調推動全市定點醫療機構HIS系統數據庫與省采購平臺對接,實現“招標、采購、配送、使用、支付、結算”全流程監控管理。
更重“靈活”,著力完善醫保支付政策,實行價格動態調整。強化醫保支付政策對陽光聯盟采購工作的激勵約束作用,對參加聯盟陽光采購的,先預付30%醫保基金;對醫療機構因參與價格談判、規范使用等因素導致總醫療費用降低的,不扣減年終決算總量;適時調整體現醫護人員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項目收費,探索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結構為基礎的價格調整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