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衛健委等十部委聯合發布《關于促進社會辦醫持續健康規范發展的意見》。
?
文件從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簡化審批服務等6個方面入手,提出22項政策措施,經過整理了其中與醫療器械和耗材有關的亮點,如下:
?
第三方機構與醫院合作得到支持
?
《意見》指出,按照醫療服務體系規劃要求,要嚴格控制公立醫院數量和規模,為社會辦醫留足發展空間。并以公平競爭擇優為原則,支持向社會辦基層醫療機構購買服務。
從文件中可以看到,政府將規范和引導社會力量創辦醫療機構和醫學檢驗實驗室,以及病理診斷中心、醫學影像中心、血液透析中心等獨立設置醫療機構。支持公立醫療機構與社會辦醫共享醫學影像、醫學檢驗、病理診斷等項目的合作。
?
緩解醫療資源供需緊張
?
以檢驗機構為例,第三方醫學實驗室與醫院檢驗科相比,開展的檢驗項目較多,檢測標本量也比較多,獨立機構可以直接從檢驗儀器和試劑制造商處以比較有競爭力的價格拿到耗材,這樣就免除了中間代理商的環節,擁有了很大的成本優勢。
?
根據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對青島“醫保+醫檢”的整合服務模式的統計,通過醫保集中送檢,近五年中僅在常規檢查項目中,醫保支出就節約了近千萬元。
?
國家衛健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曾以2016 年為基數推算,2016-2020年間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可節省的檢驗花費依次為104億元、137億元、176億元、221億元、274億元。
?
假設2016-2020年間的醫保支出額以每年3%的速度勻速增長,進而可得出,第三方醫學檢驗每年可為醫保省下近1%的花費。
?
除了節省醫保經費外,在政策的支持下,當第三方醫學實驗室融入主流后,將與區域內龍頭醫院或專業組織共建區域檢驗中心進行合作。目前,金域、迪安等國內第三方企業半年多時間內已經有數十家共建的區域檢驗中心簽約。
?
所以第三方獨立機構可以減輕當地政府對醫院的資金的投入,對于欠發達地區還有助于提升基層區域的檢驗水平。同時,在市場方面,對醫療器械與耗材的供應商將迎來重大利好。
?
社會辦醫或迎來醫械設備采購潮
?
近年來,我國社會辦醫取得了較快發展。截至2018年底,社會辦醫療機構數量達到45.9萬個,占比46%;社會辦醫院數量達到2.1萬個,占比63.5%。
?
如今,社會辦醫在政府的支持下勢如破竹,這將極大促進民營醫院的開立,對于醫用設備的配置也將迎來采購高潮。
?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日發布的《關于促進社會辦醫持續健康規范發展的意見》中,對醫用設備的配置也做了放寬。
2018年,上海也曾發布同類要求的文件:“取消社會辦醫療機構乙類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證核發等審批,社會辦營利性醫療機構床位數逐步實行自主決定。”
?
此前在地方版鼓勵社會辦醫文件中,針對大型醫用設備的配置,已經有部分省份開始放開。
?
廣東省曾在《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的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放開社會辦醫療機構乙類大型醫用設備配置,不得將社會辦醫療機構等級、床位規模作為確定配置大型醫用設備的前置條件,重點考核機構人員資質與技術服務能力等指標。”
?
黑龍江將曾出臺實施方案:“對社會資本舉辦的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實行市場調節的管理方式,取消數量、地點、床位和大型設備等資源配置的限制。”
?
天津:“對社會辦醫療機構配置大型醫用設備和審批專科醫院等醫療機構設置,將審核重點放在人員資質與技術服務能力上,不作服務量的要求,在保障醫療質量安全的前提下,鼓勵探索完善、動態調整相關標準規范和研究制定新型機構標準,引導和支持醫療服務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
與公立醫院相比,社會辦醫療機構在購買大型醫用設備(主要是乙類)上,將獲得更大的優先權、更多的自主權。
?
這或也將意味著,大型醫用設備的銷售市場,在民營醫院和獨立醫療機構將迎來一波采購高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