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日召開的全市衛生計生系統醫療管理與精神文明、政風行風工作大會上獲悉,上海作為全國省級綜合醫改試點城市,今年將推進醫療服務體系、醫療管理模式和醫療服務模式的創新與變革,持續改善醫療服務,增強市民群眾對醫改的獲得感。
上海衛生計生系統將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醫療管理和醫療服務將更加突出以人為本發展、均衡協調發展、內涵質量發展、開放規范發展、創新智慧發展。2016年,全市將著力推進7項重點工作,加強醫療管理,改善醫療服務。
一是持續優化本市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制定《上海市醫療機構設置規劃(2016-2020年)》《上海市康復醫療服務規劃(2016-2020年)》《上海市乙類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2016-2020年)》《上海市血液管理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上海市護理事業發展實施方案(2016-2020)》等5個專項規劃。落實《關于深化本市院前急救體系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及一攬子配套實施意見,“十三五”期間本市新建44個急救分站,今年新建11個急救分站。
二是穩步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出臺《推進本市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實施意見》,推進社區衛生綜合改革,做實家庭醫生制度、推進“1+1+1”組合簽約,加大二、三級醫院對基層醫療機構的支撐,包括建立轉診對接機制、預留專家號源、鼓勵醫師到基層多點執業等制度。擴大慢性病分級診療工作,以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等慢性病為切入點,為患者提供預防、診斷、治療、康復、護理等連續性醫療服務。
三是持續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繼續開展醫院綜合督查,完善質控體系建設,加強醫療質量安全事件報告管理和血液質量安全管理,加強藥政管理工作,持續改善醫療服務,做好預約診療、日間手術、臨床藥事服務、出入院結算、患者急診急救服務體驗等工作,實施“互聯網+醫療服務”行動。
四是推動醫療行業管理模式轉變。深化醫療機構審批改革,在浦東新區開展“營利性醫療機構設置審批”的“證照分離”改革試點,提升透明度和可預期性,優化和精簡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能。繼續推進新型醫療服務監管體系建設,開展基于CA認證的醫師電子注冊和管理工作,將電子證書作為醫師開展執業活動的唯一身份認證手段,可實現對醫師執業行為的全過程監管。
五是加強平安醫院建設。增強與綜治辦、公安、司法、保監會等部門聯動,打擊涉醫違法犯罪,完善醫療糾紛化解機制,推進“醫警聯網聯動平臺”建設,強化醫責險風險分擔機制,探索構建覆蓋醫療相關主體和醫療損害行為的綜合立體醫責險體系,加大“號販子”打擊力度。
六是推進精神文明和行風建設。推進醫務社工與志愿者聯動,制定《關于進一步推進醫務社工與醫院志愿者聯動發展的指導意見》。持續推進服務創新,深入開展“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深化“關愛患者從細節做起”文明服務主題活動,開展第二批“醫療服務品牌”評選,改善病人就醫體驗。加強醫務人員人文關懷,推廣“人文關懷 醫務人員心理疏導”優秀項目,科學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完善薪酬制度和激勵機制。強化行風建設,加強案件查辦力度,切斷醫務人員與藥品之間、與耗材之間的利益關系,依法依紀嚴肅處理違法違紀人員。
七是落實對口支援和精準扶貧工作。按照國家部署做好對云南、西藏健康扶貧工作,完善人員選派、人員待遇保障、人員管理和考核等工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