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家配送商的合作被終止
4月8日,浙江省藥械采購平臺發布《關于醫用耗材投標企業解除配送關系公示》的通知,共解除了21家耗材企業配送關系,公示期為2019年4月8日至4月15日。
從公示的文件中可以得知,這是該省推進“三流合一”耗材采購平臺開發的第二批公示。第一批在今年一月份,共解除了45家。同時,這是繼2017年浙江開展耗材采購系統無交易記錄的配送關系清理工作以來,對配送關系的又一次清理。
三流合一劍指“一票制”,重置市場秩序
“三流合一”模式,就是將信息流、商流、資金流實現統一。公立機構、生產企業以及配送企業將耗材產品掛網采購、結算。
可以看到的是,配送關系解除的背后,其實是浙江省對三流合一持續推進的決心,從藥品逐步擴展到耗材。早在2018年3月份,浙江省藥械采購中心便印發了《浙江省“三流合一”醫用耗材采購新平臺推進工作方案》。
其方案將浙江省的公辦醫療機構分為六批,分批全部加入省“三流合一”耗材采購新平臺,從幾家醫院先試點運行,再推向全省。另外在細節上規定,醫院通過新平臺下達采購訂單,配送企業必須在3個工作日內確認訂單,5個工作日內完成配送,醫院在新平臺上7個工作日內完成到貨驗收工作。
只是,不同于藥品的是,對耗材貨款的結算時間要求是“90日之內”,而非藥品的“30日之內”。
業內專業人士曾指出,三流合一推行的主要目的是執行一票制,重點就是結算環節。由生產企業直接開票給醫療機構,企業可以直接從醫療機構中收到貨款,然后付給商業公司物流費用。這種模式可以降低中間商的轉手加價,弱化他們的功能,重置市場秩序,
使得行業集中度提升,耗材降價明顯
如今耗材的集采儼然成了整個行業矚目的事情,中信證券曾在一份研報中提到,從各地的招標采購的情況上看,浙江三流合一模式整體在耗材目錄制定、招標結果的維護和執行上均跑在全國前列,部分省份更是直接借鑒浙江標的價格來指導招標,其模式對全國高值耗材市場的借鑒意義不言而喻。
研報指出,三流合一模式下,行業集中度明顯提升。而其中給出的耗材價格調研數據,降價幅度也很明顯。
從對產業鏈的影響來看,不同于“掛網”形勢下企業入圍標準較低,浙江模式在設計上層層淘汰限定了企業的入圍數量,小企業快速出局,從而間接實現了“帶量”,生產、代理各環節的行業集中度均有所提升,且心臟支架、骨科等產品的國產化率也進一步提高。
但同時,在浙江模式下微創新或升級類的產品基本很難留下,企業更多是拿自己較老的產品線來降價進入浙江市場。
如此,在耗材采購提效、降價等方針下,繼續“瘦身”,可以減少系統運行的負擔。同時,可以預測的是,有能力的配送企業將承接這些配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