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下旬,邁瑞醫療陸續發布2019年第一季度報告和2018年報,其營收與利潤雙增的背后,有哪些戰略布局值得行業借鑒?同時,對于邁瑞醫療而言,它面臨的風險因素又有哪些值得行業思考呢?
?
注重創新,廣布研發中心
?
4月29日,邁瑞醫療發布2019年第一季度報告。數據顯示,第一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為39.05億元,同比增長20.69%;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0.05億元,同比增長24.59%。
?
從此份公告里可以看出,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平穩增長的同時,在自主研發、科技創新方面繼續加大投入。在報告期內,公司某多普勒超聲系統獲得第二屆深圳環球設計大獎工業設計類金獎,也是唯一獲得金獎的醫療器械類產品。
?
不難看出,自主研發與創新一直都是支撐邁瑞保持較高增速的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在研發投入上的占比長期超過10%,從2018年邁瑞的年報數據更能一目了然,去年在研發投入上高達到14.2億元,同比增長為25.5%,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達10.33%。
?
截至2018年底,研發人員數量為2258人,較去年底增加近500人,占全體員工的比例也進一步提升至24.45%。
?
在不久之前,國家發改委公布的企業發明專利擁有量前50的名單中,邁瑞是唯一上榜的醫療器械企業,與華為、中石油、格力等同為50強企業。目前其已擁有746項專利數量。
?
戰略布局,兩條路徑
?
邁瑞成立于1991年,早期以代理醫療器械起家,今天已發展成覆蓋生命信息與支持、體外診斷、醫學影像三大領域的國產醫療器械“航母”級企業。2018年整體營收為137.53億,利潤總額42.38億。
?
如今產業的規模,可以與GE、飛利浦、羅氏等老牌國際巨頭一爭高低。對于邁瑞的發展戰略,邁瑞醫療董事長李西廷曾公開表示,公司一直堅信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邏輯,就是兩條路徑并重:一個是技術創新與研發,另一個并購整合,國內外均衡布局。
?
也曾起步模仿,后續加速擺脫
?
在自主研發上,邁瑞也并非天賦異稟,也是從對國外品牌的模仿起步。在其最初的產品身上,不論是監護儀、血球儀還是超聲儀器,都能看到不少國外品牌產品的影子。
?
基礎薄弱,選擇模仿是大多數國產廠商的無奈之舉。但關鍵的是,能否在保證企業存活的情況下持續提升,不斷對研發進行投入,從而實現技術、產品上的優勢,擺脫低附加值的低端產品泥潭。
?
自有記錄的15年來,邁瑞研發費用投入都在營收的10%左右。近幾年,邁瑞已經陸續在深圳、硅谷、西雅圖、北京、南京、成都等全球各地建立起八大研究中心,研發費用超過了10億元人民幣,遠遠超過國內其他器械廠商。
?
我們可以看到,和邁瑞同時起步的國產器械廠商并不在少數,甚至有些廠商的規模在90年代還遠勝邁瑞,但很快這些廠商都已經難見蹤影,或在當前規模遠小于邁瑞。
?
技術需求,并購名企走向國際
?
并購一直是醫療器械市場的一個永恒的主題。受制于單一市場的影響,企業必須持續進行業務線擴充,才能獲得繼續增長的動力。而并購相比自主研發而言,效率更快。
?
邁瑞自2008年開啟收購之路后,開啟國內外加速整合模式,先后進行了十多筆并購,數量之多,在國產廠商中十分罕見。邁瑞的境外并購多數源于對渠道的需求。
?
其中,對Datascope監護業務的收購是其經典的并購案例,之后對Zonare、Ulco等公司的并購。使邁瑞不僅獲得了技術支持,也補充了高端產品線,進一步幫助邁瑞在超聲、監護領域擴大海外市場。
?
據邁瑞官網消息,在醫療技術門檻最高、技術法規最嚴格的美國,邁瑞已進入約2/3的醫院,近萬家醫療機構,并在ICU、麻醉科、急診科等核心科室廣泛應用。邁瑞在一帶一路沿線 15個國家設立20多個子公司,參與當地醫療機構建設。并且在全球19個國家和地區擁有100余個駐地直屬服務站點,在多個國家設有7X24小時客戶呼叫服務。
?
在國內并購方面,邁瑞2011年至2014年先后收購了深邁瑞科技、蘇州惠生、北京普利生、上海長島等近10家企業,補充了其在生命信息、體外診斷領域的產品線,拓展了在骨科、內窺鏡等外科領域的業務。
?
進入體外診斷領域,拓展業務
?
眾所周知,體外診斷領域雖然是個千億級別的龐大市場,但內部非常細分,單品種市場極為有限,只有不斷的擴充產品線,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增長動力。而并購則是產品線擴充的重要來源。
?
邁瑞的優勢領域在于血球儀、生化、化學發光領域,而通過并購獲得了血栓和止血、微生物、尿液等產品后,體外診斷渠道大大拓寬。
?
同時也可以看到,邁瑞在并購選擇上選擇的都是在細分市場中具備一定基礎和體量的公司。但如POCT(即時檢驗)這類市場熱點產品,與邁瑞為自己體外診斷業務的中心實驗室化定位不符,公司并沒有盲目的進行并購切入。
?
面對日益強盛的勢頭,邁瑞也在年報里提到里公司的可能面臨的風險因素。
?
研發與政策環境風險
?
邁瑞一直對研發看重,但醫療器械行業對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能力要求較高、研發周期較長。因此在新產品研發的過程中,可能面臨因研發技術路線出現偏差、研發投入成本過高、研發進程緩慢而導致研發失敗的風險。
?
同時,醫療器械行業景氣度與政策環境具有較高的相關性,易受到醫療衛生政策的影響。邁瑞業務已經拓展到國際,在來帶收入的同時,也易受到境內、北美、歐洲、拉丁美洲等各地醫療行業政策的影響。
?
若公司在經營策略上未能根據變化進行相應調整,將對公司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
產品價格下降,威脅利潤增速
?
隨著我國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部分省份或地區招標降價、分級診療、醫聯體、陽光采購、兩票制等一系列政策出臺,使醫療器械行業面臨一定降價壓力及趨勢。
?
同時,隨著國內乃至全球醫保支付壓力的逐漸增大,終端客戶在采購產品時會加重產品性價比的權重考慮。
?
所以市場競爭格局日益激烈的局勢,對邁瑞持續提高市場競爭力有了新的挑戰。如果公司產品價格的降低幅度較大,將可能影響公司未來的盈利能力。
?
銷售模式差異,聲譽易遭影響
?
邁瑞根據不同國家的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銷售模式,在國內以經銷為主、直銷為輔,在美國以直銷為主,在歐洲則直銷和經銷共存,在其他國家和地區以經銷為主、直銷為輔。
?
隨著公司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營銷網絡不斷豐富,對在經銷商管理、銷售政策制定、組織管理、培訓管理以及風險管理的難度亦不斷加大。
?
由于經銷商面對終端客戶,若公司不能及時提高對經銷商的管理能力,一旦經銷商出現管理混亂、違法違規等情形,將導致經銷商無法為終端客戶提供優質服務,由此可能對公司的品牌及聲譽造成負面影響,可能會導致公司產品銷售出現區域性下滑。
?
相比國際龍頭,差距懸殊
?
雖然邁瑞是當之無愧的國產器械龍頭,但放在全球范圍來看,還不能與跨國龍頭們齊頭并肩。以美敦力為例,2018年其收入近300億美元,相當于18個邁瑞。
?
而收入規模達到百億美元以上的器械公司就有8家左右,包括強生、GE醫療、西門子醫療、雅培、史塞克、羅氏等公司,無一不對邁瑞有壓倒性的規模優勢。
?
即使邁瑞每年能夠投入10%的研發費用,由于體量相差懸殊,在絕對值上也和巨頭們相差甚遠。邁瑞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