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醫療保障事關人民群眾健康福祉。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始終高度重視人民健康和醫療保障制度建設,我國醫療保障事業發展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對醫療保障事業發展進行了全新謀劃,開創了醫療保障事業的新紀元。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砥礪前行、不辱使命,推動新時代醫療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
?? 回首來路,我國醫療保障事業實現長足發展
?? 新中國成立不久,我國就通過勞動保險、公費醫療和農村合作醫療,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了初步的醫療保障服務。從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醫療保障制度的改革探索同步展開。1994年國家體改委等頒布《關于職工醫療制度改革的試點意見》,決定在江蘇鎮江和江西九江兩個城市開展職工醫療保險改革試點。1998年國務院頒布《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正式建立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由此確定我國基本醫保制度社會保險的模式,傳統公費醫療和勞保醫療逐步退出歷史舞臺。2003年國務院轉發《關于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見》,標志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正式建立。2007年根據《國務院關于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各地開始了城鎮居民醫保試點工作,覆蓋城鎮非就業人口的保障制度逐步建立。至此,基本醫保的三個主體制度初步成型。與此同時,國家建立了城鄉醫療救助制度。
?? 2009年以來,隨著新醫改的持續推進,我國醫療保障制度不斷發展和完善。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我國全民醫保基本實現。我國用較短時間建立起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截至2018年末,三項基本醫保參保人超過13.5億人,覆蓋率達到95%以上,基本醫保基金收入2.1萬億元、支出近1.8萬億元,累計結存2.3萬億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居民醫保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到70%左右,職工醫保報銷比例達到80%以上。管理制度不斷健全,完善醫藥機構協議管理,全面實施預算管理,深化支付方式改革,實現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等。
?? 我國醫療保障覆蓋面從小到大、保障水平從低到高、管理服務從粗到優,實現了歷史性跨越。我國的醫療保障制度對于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公平起到了重要作用,對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促進醫療服務和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贏得了群眾的廣泛擁護,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
?? 繼往開來,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醫療保障工作,將其放在了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的重要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審議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整合、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治理高值醫用耗材等醫保重點改革,多次對醫保扶貧、醫保基金監管等重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 習近平總書記對醫保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指明了新時代醫療保障改革的方向,是做好新時代醫療保障工作的指導方針和根本遵循。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刻回答了“為什么”的命題,把共產黨人的初心融入到實踐中。醫療保障是解決群眾后顧之憂、提升群眾健康水平的根本性制度安排,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壓艙石”,必須時刻把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在第一位,以群眾的滿意度作為衡量工作的標準。二是堅持問題導向,準確把握現狀,深刻剖析癥結。經過20多年的高速發展,醫療保障工作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同時也存在制度分割、監管乏力、藥價虛高等問題,面臨轉型發展的嚴峻挑戰。必須以重整行裝再出發的狀態,推進新時代醫療保障工作。三是堅持底線思維,強調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找準工作定位和努力方向。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政府辦醫療保障主要是保基本、廣覆蓋,重點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必須嚴守定位,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
?? 2018年3月,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總攬全局,著眼統籌推進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更好保障病有所醫,在充分借鑒吸收基層實踐探索的基礎上,決定組建國家醫療保障局。國家醫療保障局的組建,有利于從根本上理順醫保管理體制,從源頭處加強醫保基金監管,從關鍵環節加快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這是深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標志著我國醫療保障事業翻開了新的歷史篇章。自2018年5月底成立以來,國家醫療保障局堅持按照“保基本、可持續、解民憂、推改革”的總要求,集中力量抓好醫保精準扶貧,推進抗癌藥降稅降價,啟動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堅決打擊欺詐騙保行為,加快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整合,推動醫保信息化建設。醫療保障事業的面貌明顯改觀,發展步伐持續加快,機構改革的紅利初步顯現。
?? 砥礪前行,推動新時代醫療保障事業攻堅克難、開拓創新
??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也是新時代醫療保障工作全面啟程、整體發力的第一年。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化中國特色醫療保障制度改革,著力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 穩步提高待遇。建立醫保目錄動態調整機制,2019年重點將基本藥物中的非醫保品種、癌癥及罕見病等重大疾病治療用藥、高血壓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治療用藥、兒童用藥以及急搶救用藥等納入醫保。打好醫保脫貧攻堅戰,實現動態參保全覆蓋,持續治理過度保障。研究高血壓、糖尿病門診保障措施,提高門診用藥報銷比例。年底前全面建成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
?? 強化規范監管。出臺醫療保障待遇清單制度,規范決策權限、守住政策口子。鞏固打擊欺詐騙保高壓態勢,實現對全國定點醫療機構和零售藥店監督檢查全覆蓋。加大抽查、飛行檢查頻率,加大公開曝光力度。開展醫藥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專項檢查,對銷售環節進行“穿透式”監管,為徹底整治流通亂象打好基礎。研究出臺醫保基金使用監督管理條例,推動醫保基金監管有法可依、依法行政。
?? 推進重點改革。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的《關于治理高值醫用耗材的改革方案》,著力推進相關改革落地,讓人民群眾看得見、得實惠。堅持帶量采購、招采合一,在認真總結“4+7”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及時全面推開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切實減輕群眾藥費負擔。積極推進DRG付費國家試點,促進合理配置醫療資源、推動優化醫院管理、規范診療行為。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推進建立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發揮好價格杠桿作用。提高服務水平。加快推進主要信息業務編碼制定工作,形成全國“通用語言”,盡快建成全國統一、高效、兼容、便捷、安全的醫保信息系統。完善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政策,持續提高線上直接結算率。推進京津冀、長三角等重點區域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試點。優化醫保定點管理服務,支持社會辦醫事業發展。
?? 不辱使命,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醫保隊伍
?? 按照機構改革的部署,各級醫療保障部門已經組建到位,并逐步走上正軌。一定要壓牢壓實全面從嚴治黨的責任,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醫保干部隊伍,讓黨中央放心、讓人民群眾滿意。
?? 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政治清醒、強化政治擔當、增強政治自覺。堅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努力掌握貫穿始終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推進工作。堅持問題導向,把學習教育、調查研究、檢視問題、整改落實貫穿始終,做到查準查實查透、立知立行立改。
?? 不斷增強干事創業本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既要政治過硬,也要本領高強。各級醫保干部面對新形勢、履行新職責,必須要加強學習,營造善于學習、勇于實踐的濃厚氛圍,在實踐中增長才干。要保持銳意進取的精神風貌,善于結合實際創造性謀劃和推動工作,善于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要增強法治觀念、法律意識,堅持有法必依,善于運用法治方式開展工作。要增強狠抓落實本領,堅持謀實事、出實招、求實效,把雷厲風行和久久為功有機結合起來,勇于攻堅克難,以釘釘子精神做實做細做好各項工作。
?? 持續推進黨風廉政建設。醫療保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征程剛剛起步。要未雨綢繆,深入排查本部門本領域風險隱患,提前制定預案,著力防范化解各類重大風險。要做實做細日常監督、抓好警示教育,讓廣大醫保干部職工習慣在“聚光燈下”“玻璃房里”工作,使黨員干部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醫療保障部門是重要的窗口單位,直接與群眾打交道,代表了黨和政府的形象。要強化宗旨意識和服務意識,深入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突出問題,讓群眾真切感受到作風建設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