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甲醫院發出議價標準,要求供應商在現行采購價基礎上再降低30%。
去年剛降10%,再降30%。
據“醫藥代表”公眾號報道,4月22日,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通知該醫院供應商,要求對所有在用的骨科類、介入類和外科類的醫用耗材再次議價,議價標準為在現行采購價上以不低于30%的基礎降價。
在期限上也作出要求,供應商需在一周內上交《醫用耗材降價承諾書》,逾期不交,將視為放棄供應資格,相關產品也將直接從醫院出局。
對于此,廣東地區某醫藥器械銷售人員表示,去年剛降了10%,如今又一刀切的要求再降30%,這樣下來有的產品就真沒法供應了。
按比例降價,否則產品將停用
實際上,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不是廣東省第一家要求耗材降價的醫院。
今年2月,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廣州市有兩所大三甲醫院明確發出醫用耗材降價通知,要求耗材供應商降價,自3月15日起執行。其中一家明確,以供貨量的數額來劃分降幅大小。
1、該品牌2018年供貨量在150萬元以上的降15%;
2、該品牌2018年供貨量在100~150萬元的降10%;
3、該品牌2018年供貨量在100萬元以下的降8%。
同時,該醫院的通知稱,如果供應商未能按要求在規定時間內降價,醫院將停用該產品或重新進行招標準入。具體要求截圖如下:
另一家醫院在降價聲明中這樣規定:
1.單價500元及以上的產品供貨價至少下調20%,2016年已執行降價的檢驗試劑品種至少繼續下調10%;
2.單價500元以下的產品供貨價至少下調15%,2016年已執行降價的檢驗試劑品種至少繼續下調5%;
可以看到,這家醫院在具體執行上,較溫和一些。如果降價幅度未達到要求比例但已達到全國最低中標價的,可以由生產廠家(國產產品)或國內總代理(進口產品)出具的“最低中標價證明”,酌情是否繼續留用。否則,醫院將停用該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院內沒有同類品種替代的或所有同類品種都不能按要求調價的,醫院將重新遴選替換。該規定執行的日期是2019年3月1日。
截圖如下:
對于降價,供應商沒有話語權
可以看到的是,在上述兩份通知中,都提到“嚴格控制醫療費用”、“控制耗材成本及合理使用”等字樣。其實不僅僅是這兩家,今年廣州市多數醫院均有類似的耗材降價通知發出。
在時間節點上看,大致都在廣州市全面取消耗材加成前后。
據公開資料,2018年7月9日相關通知發出,要求在8月20日前,所有高值耗材的供貨價需下調15%,非高值耗材供貨價下調10%。并且從12月29日起,廣州地區公立醫療機構全面取消醫用耗材加成,并調整部分醫療服務的價格。
對于上述通知,其實并不是突如其來,全無信號的。
早在2017年,廣州市衛計委印發的《廣州市屬、區屬三級醫院績效考核工作實施方案》以及《關于在此征求廣州市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意見的通知》中均對醫療控費作出明確規定:醫療機構中,百元醫療收入衛生材料消耗應低于20元,衛生材料收入占醫療收入比重應低于10%。
對于廣州醫院要求耗材降價一事,一位供應商告訴我們:“這又是一道關于市場和價格的選擇題,不過沒得選,這個得降。”他進一步表述到,供應商的耗材產品出貨口最大的是公立醫院,雖然供應商處于產業上游,卻沒有主動權。
“跟掛網砍價不一樣,醫院要求是一方面,有的(供應商)是多年供應關系,不降價也說不過去,但整體看供應商壓力更大,話語權不在咱這。”
各地耗材降價均在進行
2018年,國家降價控費聲音響亮。進入2019年,醫保局更是把“通過醫保準入、招標談判等方法將(高值耗材)虛高的價格降下來”作為醫院高值耗材管控改革4大目標之首。
從去年多數省份在高值醫用耗材上的集中采購與價格聯動中可以看到,整個耗材集中采購環境呈現出“參考全國最低價”、“一地更比一地低”的特點。多省在近兩年掀起大規模的調價風云。
注:1、該表格統計時間為2018.1.1—2019.4.16;
2、本表僅統計各省實際發生的調價,對于要求調價但無實質消息的不納入統計;
寧夏、海南、山西--省際聯盟成員,緊跟聯盟步伐走
此三省都是省際聯盟成員,寧夏集采掛網直接采用陜西限價目錄,價格隨陜西就低調整,在2018年2月發布通知,明確血管介入和骨科兩類耗材已先后4次共享陜西集采數據。
海南和山西兩省在入盟前已完成十大類高值掛網,兩省都將目前掛網數據與聯盟數據做關聯整理,且都曝光了大批量的產品價格,不同的是海南僅以本省數據庫與省級聯盟庫做關聯,曝光聯盟庫掛網品種最低售價以及掛網價格,山西則是參考省際聯盟價格和京津冀價格進行聯動調整,分批公布最低參考價。
福建--省市共享聲勢浩大,實際調價悄無聲息
2018年底,福建省醫保局、衛健委聯合發布《關于做好醫療器械(醫用耗材)陽光采購結果全省共享工作的通知》,明確運用各種方式采集省內外相關耗材交易價格(全國最低采購價、福建省最低銷售價、各地市及醫療機構共享價格及省級平臺采集到的其他交易價格)進行全省共享。
據官方消息,截至2018年12月31日,已完成7批,實行動態管理并嚴格執行“兩票制”,醫療機構可以根據共享價格、以多種形式開展帶量議價談判。此外,福建還明確先期共享只針對高值耗材,后面擴大至全部耗材試劑。
重慶--風口浪尖處
2018年2月和11月,重慶藥交所分兩次對掛網高值耗材進行價格動態調整。
重慶的掛網參考價較為特殊,其采集當期各省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實際采購價,將最低價、平均價和最高價三種價格作為市場參考價(具體規則見下表)。在價格聯動過程中,依舊取這三個價格,不接受市場參考價調整的企業被要求暫停掛牌交易。
企業統一填報,陜西為聯盟軸心
陜西是省際聯盟之首,其相關舉動牽動著其余幾省耗材集采的走向。省際聯盟成員,幾乎每一個都與其產生了聯系。2017年末,陜西省骨科耗材跌破全國最低價,最高降幅高達79%。
隨后又于2018年3月和5月分別啟動血管介入類、神經外科等11大類醫用耗材動態調整工作,要求企業收集整理一段時期內的全國最低中標(掛網)價和陜西省醫療機構實際采購的最低價格,省平臺經審核以低值調整相應掛網品種限價,不確認限價的品種納入“備選品種目錄”。
寧夏、甘肅掛網直接采用陜西限價目錄,價格隨陜西就低調整;
廣西、海南直接采用聯盟數據庫產品信息;
湖南、黑龍江、遼寧、內蒙古共享陜西信息;
山西將本省耗材價格與省際聯盟和京津冀聯盟采購價格進行對比梳理,取最低價作為采購參考價。
企業實時主動申報,黑龍江最公開透明
黑龍江是在調價方面,2017年底發布《關于做好黑龍江省高值醫用耗材陽光掛網價格日常聯動的公告》,要求企業30日內主動申報新低掛網價,逾期不報的產品停止掛網一年,并計入企業相關誠信記錄。
此后黑龍江嚴格遵循《公告》要求,每月公示一次企業申報的全國新低掛網價,在公示表中,最開始只有“參考省份”和“新低價”,后來陸續添加進了“現平臺掛網價”、“醫療機構意向采購價”等信息,是目前調價省份中最為公開透明之一。
采購價就低聯動,河南自成一派。
2016年,在全國率先完成國家談判藥、定點生產、婦兒、急(搶)救、基礎輸液、臨床用量小的藥品和常用低價藥的集中掛網采購,率先實行骨科、介入類等十類高值醫用耗材和體外診斷試劑網上陽光采購。
為進一步降低高值醫用耗材采購價格,河南省要求河南省人民醫院、鄭大一附院兩家醫院,對高值醫用耗材(試劑)進行議價。
2018年4月18日起,所有公立醫療機構按照兩家醫院議價后的全省最低采購價,實施省內高值醫用耗材(試劑)價格聯動。經測算,聯動后河南省高耗平均降幅18.8%,試劑平均降幅為28.1%。
多家械企紛紛下調耗材價格
對于醫用耗材的降價的愈演愈烈,多家械企也紛紛下調耗材價格。
本月19日,四川省藥械監管中心發布《關于公示美敦力(上海)管理有限公司等12家企業部分掛網高值醫用耗材產品參考價格更新信息的通知》。
美敦力、愛爾康、波科、雅培、微創醫療等12家企業主動申請更新下調部分已掛網產品最低參考價格,多個品種降幅超20%,最高的降低60%。
能想見,企業主動降價正在成為藥械集中采購中的熱門趨勢,企業之間你死我活的命運之爭避無可避,選擇未雨綢繆,主動降價以爭奪市場份額。而未來,這種主動降價行為應該也還會越來越多。
同時,從國家及各地方的動向可以看到,對與耗材亂象肅清的決心,這也將給眾多中小代理商,經銷商帶來不小的經營壓力,也將迎來更多挑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