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醫療器械產業迅猛發展,醫療器械產品注冊申報數量持續增加,尤其是創新型高科技產品大批進入注冊審批程序。為滿足醫療器械更新換代速度和行業發展需求,醫療器械注冊技術審查指導原則在具有規范性和應用效果的同時還必須覆蓋所有產品類別并具有前瞻性,這給我國醫療器械注冊技術審查指導原則的制修訂工作提出了挑戰。
? ? 醫療器械是直接或間接作用于人體,用于人體體表及體內,通過非藥理學、免疫學或代謝手段達到對疾病或損傷的預防、診斷、治療和監護等作用的儀器、設備、器具、材料或其他物品,對于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極其重要。按照《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醫療器械需經注冊批準或辦理備案方可上市。醫療器械注冊技術審查指導原則是針對注冊申請人和審查人員的指導性文件,適用于生產企業對其擬上市醫療器械產品注冊申報資料的準備,同時也適用于審評人員對醫療器械產品上市前申報材料的審查,是醫療器械上市批準的重要技術支撐文件。
? ? 國家藥品監管局醫療器械注冊及審評部門高度重視醫療器械注冊技術審查指導原則的編制工作。2018年5月28日,國家藥監局發布了《醫療器械注冊技術審查指導原則制修訂工作管理規范》,對指導原則的制修訂工作申請條件、各單位職責進行明確,對申報立項、編制審校和審核發布等流程進一步規范。今年2月25日,國家藥監局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中心發布了2019年醫療器械注冊技術審查指導原則編制計劃,將對《人工智能醫療器械注冊技術指導原則》《體外同步復率產品注冊技術指導原則》等86項指導原則開展制修訂工作。
? ? 重要作用
? ? 一般情況下,醫療器械注冊技術審查指導原則的主要內容包括適用范圍、技術研究資料、臨床評價、標簽標識以及相關審查關注點。根據醫療器械類別及性能的評估,指導原則在編寫時會將確保產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要求體現在其中。安全性是醫療器械注冊技術審查指導原則最基本的核心,在此基礎上追求產品的有效性,有效性也是醫療器械價值的體現。
? ? 指導原則是對醫療器械產品的一般要求,申請人/制造商應依據具體產品的特性對注冊申報資料的內容進行充實和細化;同時,指導和規范醫療器械產品的技術審評工作,幫助審評人員理解和掌握該類產品的原理/機理、結構、性能、預期用途等內容,把握技術審評工作基本要求和尺度,對產品安全性、有效性做出系統評價。因此,醫療器械注冊技術審查指導原則是醫療器械上市前注冊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 ? 醫療器械注冊技術審查指導原則的制定和宣貫可以使不同審評機構、不同審評人員對同類醫療器械產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評價尺度盡可能保持一致,這一關鍵作用使其在我國醫療器械分類分級審評審批管理體制下顯得尤為重要。
? ? 現狀分析
? ? 近年來,國家藥監局加強了醫療器械注冊技術審查指導原則的制修訂工作,2016年發布指導原則52項,2017年發布指導原則79項,2018年發布指導原則64項(包括部分修訂項目)。目前,國家藥監局已發布指導原則共271項,其中包括有源類醫療器械109項,無源類醫療器械74項,體外診斷試劑及儀器75項,通用類指導原則13項。根據2017年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發布的《醫療器械分類目錄》中各子目錄及相應一級、二級目錄的對應情況,對已發布有關具體產品的指導原則覆蓋面進行分析,可以看出,22個子目錄中仍有多個類別的醫療器械產品無指導原則。此外,現有的指導原則覆蓋側重點也存在偏差,部分注冊申報數量較多的產品仍無相應的指導原則出臺。
? ? 近年來,醫療器械產業發展迅猛,醫療器械產品注冊申報數量持續增加,創新型高科技產品從研發到進入注冊階段的時間越來越短,比如3D打印定制式骨科產品、人工智能醫療器械、手術機器人等,都給技術審評帶來較大挑戰。此外,要滿足醫療器械更新換代速度和行業發展的需求,也對編制相關指導原則的前瞻性提出了要求。
? ? 指導原則的編制是基于現行法規、標準體系、當前科技認知水平和現有產品技術基礎上形成的,隨著法規、標準的不斷完善,相關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指導原則相關內容也需適時調整。在全面深化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的新形勢下,指導原則作為醫療器械注冊管理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迫切需要進行系統的研究和完善。同時,對已發布的指導原則宣貫力度不夠,各審評機構需加強重視,以保證審評尺度一致。
? ? 建議對策
? ? 基于醫療器械注冊技術審查指導原則制修訂要與實際工作需求相符,產品注冊量與現有指導原則相匹配,平衡不同專業指導原則制修訂發展等訴求,為使我國指導原則工作更有系統性、規范性和應用效果,建議相關部門加強以下四方面工作:
? ? 一是構建基于我國國情的醫療器械注冊技術審查指導原則體系,即統一布局我國指導原則框架。做好長期規劃,設立階段性目標,盡快解決審評工作中的共性問題和疑難問題,制定代表性產品的指導原則,及時彌補醫療器械產品無指導原則覆蓋的空白,不斷提高指導原則數量和專業方向上與產品申報數量與專業的匹配度。同時,建立制修訂指導原則工作的操作規范,在保證該項工作發展有清晰目標和路線的條件下,提高工作質量,系統科學地構建基于我國國情的指導原則體系,充分發揮指導原則在具體產品注冊和通用注冊過程中的指導作用。
? ? 二是增加醫療器械注冊技術審查指導原則中技術性內容的比重。因為醫療器械產品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審評人員在技術審評中要體現注冊工作的科學性。指導原則作為技術規范是注冊審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因此指導原則在編寫過程中要增加產品技術性內容的比重,達到科學審評的目的,體現出我國醫療器械注冊技術審查指導原則制定工作的科技含量和權威性。
? ? 三是加大對國際組織、發達國家醫療器械監管機構(如IMDRF、美國FDA、歐盟等)發布指導原則、審查規范的轉化力度。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有較完善的醫療器械指導原則系統,其指導原則的數量也明顯多于我國。1983年至今,FDA共發布醫療器械注冊相關的技術指導原則800余項,內容幾乎涵蓋了注冊申報醫療器械的所有種類,同時發布了多項通用指導原則,包括臨床試驗、電磁兼容性、標簽風險管理、產品測試等。從發布的數據分析,FDA仍保持每年發布指導原則30余項的進度。借鑒美國FDA、歐盟等發布的指導原則并結合我國國情進行轉化,是我國藥品監管部門深化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的重要著眼點。逐步完成對美國FDA等已發布指導原則的翻譯工作,根據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及技術審評工作需要,選取應用價值高且我國注冊審評中急需規范產品的指導原則進行轉化,不僅可以在我國醫療器械注冊技術審查指導原則制定過程中作為參考,還可以作為我國指導原則體系的藍本。
? ? 四是加強對已發布醫療器械注冊技術審查指導原則的宣貫。指導原則對統一醫療器械監管工作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應用缺少系統管理,因此,亟須加強企業和各審評機構對指導原則的學習,開展注冊申報相關培訓工作,以保證同類產品審評尺度的一致性。同時,鼓勵科研機構、醫療器械企業和行業協會更多地參與指導原則編制工作,使指導原則體系構建工作形成良性循環,推動我國指導原則體系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