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上通過《關于治理高值醫用耗材的改革方案》文件。5月30日,我市醫療保障局便成功打響組建后對高值醫用耗材治理的“第一槍”。17個品種的吻合器平均價格降幅高達兩位數,單個產品最高降幅接近50%,年度預計節約醫療費用1800萬元。
01三個半小時“拉鋸戰”,談判過程艱難程度超出預期
醫保基金有限。管好老百姓的這筆“救命錢”,是國家和地方組建成立醫療保障局重要目的之一。擠掉高值醫用耗材價格中的“水分”, 促進醫療保障事業健康發展,切實降低患者醫療負擔,是南京市醫保局在組建初期確定的為民辦實事重要工作之一,而本次南京市醫保局組織的在寧醫療機構醫用耗材首次價格談判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的。
談判一度陷入僵局
5月30日上午9:00,正式談判前半小時,市醫保局召開了預備會議,宣布談判組專家名單和談判注意事項。上午9:30,在市資源交易中心談判室內,3個談判小組,每組5名專家,和三個醫用耗材廠家代表就17個品種的吻合器展開激烈談判。原定兩個小時內結束的談判被硬生生拉長至三個半小時。“期間,兩個廠家幾度表示‘產品已沒有降價空間,不能降價’,談判一度陷入僵局”。
相互“拉鋸”
經過談判組專家的耐心解讀政策,后臺臨床專家對涉及產品的技術支持,逐步將談判引入到“拉鋸”階段。
最終定價
專家們通過對市場占有率及產品性能等各方面的技術解讀,談判雙方逐步對降價達成了共識,談判進入到確定最終價格的階段,這階段更多的是比拼耐心。在現場工作組的總體安排下,談判組表現出極大的耐心,企業經過多次向上級申請價格、被否決、再向總部申請價格的過程,臨近下午1點,市場份額最大的廠家在幾番請示總部后才作出最終讓步。市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處副處長張學慶如是描述當時在談判室外通過視頻看到的艱難談判場景。
南京地區招標的五大類醫用耗材目錄共有1.3萬多條,此次談判選擇其中的17條是以“市屬部分醫療機構2018年8個月網上采購金額超過5000萬元、價格又高于國內其他城市最低中標價格5%以上”為篩選原則。
選擇吻合器這一品類則是因其在手術中使用比較普遍,使用量在近年來均處于一個高增長態勢,2018年南京地區醫療機構采購量1.3億元以上。
“2014年,全國醫療機構吻合器采購金額為36億元,而在2018年,達到了84億元以上,年復合增長率保持在18%左右;而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依然處于穩步增長的區間。”市醫藥集中采購保障中心主任許林分析說。
隨著微創技術的流行,國外手術中吻合器的使用率達到90%,而中國重點城市的市級醫療機構使用率尚不足75%,相對國際水平,國內這一類產品的使用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另外,本輪綜合醫改,國家要求基層醫療機構也要適當開展一些手術,數據顯示,去年全國縣級市以下基層醫療機構吻合器的使用率僅有52%,未來使用量也有著很大的上漲空間。“將價格壓下來,將會節約一大筆醫療費用。”
02?提前采擷周邊城市數據,確保談判價格最低
提前籌劃
這場談判提前一個多月開始籌劃并幾易方案。市紀委領導高度重視,兩次到市醫保局專題調研,給予積極支持,幫助推進工作。“我們期待并致力達到的談判結果是:不得高于周邊城市的中標最低價。為此,一個月前,我們通過大量數據采集,數據分析,將省內所有城市及周邊省份的部分城市同類產品的價格信息全部采擷到手。”市醫保局副局長王國寶說,談判過程中,專家組報出相應城市的最低價格,廠家表示“不可能”后,早早采擷到的數據也就派上了用場,讓他們無話可說。
精心設計談判流程
與3個廠家同時談判,市醫保局在談判流程上設計了有效解決辦法,以避免廠家互通聯手拒絕降價而使談判失敗。“進入談判室內,所有人的手機單獨存放,避免企業代表通過手機相互溝通;另外,現場還安排1名聯絡員做好談判的監督保障工作,避免企業代表在談判室外相互交流。”王國寶說,為確保談判專家做出獨立和公平的判斷,“進入談判組的專家在談判的前一天下午才從專家庫中抽取并通知,在談判的前一刻才召開談判專家預備會,宣布談判方案。”
最終,在精心組織實施下,隨機抽取了南京地區3名臨床專家和15名談判專家,談判分成3個小組,每個談判組有5名專家。談判室外,市紀委黨風室、市紀委監委派駐組、市醫保局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全程監督指導。
03發揮醫保基金的支付功能,平衡多方主體利益關系,我市將探索量價掛鉤采購新模式
談判迎來超出預想的結果
激烈緊張的3個小時后,談判也迎來超出預想的結果:“本次涉及的吻合(縫合)器17個產品價格平均降幅高達兩位數,其中單個產品價格最高從5723元降至3083元,降幅達到46.13%。按照2018年南京地區醫療機構采購量1.3億元以上測算,預計年度減少群眾醫療費用支出約1800萬元。”市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處處長朱慶紅通報了這一組數據。并且,根據談判方案,價格談判結束后,強化結果運用,市醫保局第一時間將談判價格確認目錄中的相關數據與醫保目錄庫進行對接,確保群眾盡快享受到醫用耗材價格談判成果。
對于這次價格談判的意義,局長刁仁昌說:“南京市醫保局組建后,我們面臨著擠壓醫用耗材價格水分異常艱難的局面,但是我們迎難而上、積極作為,哪怕為基金節約一分錢,也能為老百姓謀一分利。這次首次談判的成功只是個嘗試,今后將根據市場價格變化,持續組織推進價格談判工作,做到最大限度減輕患者的醫療負擔。”
在進一步擠壓價格水分的過程中,如何在保持醫保基金安全的情況下,更好平衡醫療機構、患者和生產廠家的利益關系是擺在眼前的很大難題,“今后將充分發揮醫保支付的引導和激勵作用,一方面促使醫療機構優化醫用耗材采購和使用環節,盡快回款,保證生產廠家的經濟利益,另一方面通過帶量采購、逐步實現以量換價,在保持生產廠家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能夠不斷為患者提供更先進有效的醫療設備,向市場釋放最大的善意”。
這次價格談判只是市醫保局治理高值醫用耗材的一個開始,下一步,我市還將借鑒國家“4+7”藥品帶量采購和周邊地區帶量采購試點的成功經驗,積極探索量價掛鉤的集中采購新模式,加大高值醫用耗材治理力度,理順高值醫用耗材價格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