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的中國醫生決定不讓子女再從事醫療行業
中國一年有多少人要看門診?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是80億人次(不算住院)。如何讓這么多的門診患者感受到好的就醫環境是國家這幾年一直在努力的事情。
2015年1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以下簡稱 “國家衛計委”)啟動了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希望通過三年的時間,讓老百姓明顯感受到就醫環境的改善。
那么,當前老百姓的就醫環境究竟如何?
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劉遠立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6”年會上表示,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受國家衛計委委托對全國醫療衛生服務改善狀況進行連續三年的第三方獨立評估,第一次評估工作上個月剛剛完成。“這是我們第一次在公開場合透露評估報告的主要結果。
今年2月,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在全國組織1430人的調查員,對31個省市自治區136家醫院、84230名患者和醫務人員進行了問卷調查,有兩個重要發現:老百姓就醫滿意度比較高,其中門診滿意度為91.4%,住院病人總體滿意度為96.2%,這一數字比2013年全國衛生服務調查中的門診滿意度和住院滿意度均提高10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橫向比較結果顯示,中國患者就醫滿意度其實并不比其他國家患者就醫滿意度低。
令人吃驚的是,與病人比較高的滿意度相比,醫護人員的滿意度則非常低。65%的醫生認為其工作負荷過重,僅有34%的醫生反映睡眠是充足的;35.8%的醫生覺得身體還不錯,15.4%的醫生有時間鍛煉身體。
與此同時,80%以上的醫生認為當前醫療價格沒有充分體現醫療服務的價值;87%的中國醫生已經決定不讓自己的子女再從事醫療行業。這是一個令人非常擔憂的現狀。即便如此,1/4的醫生為經濟困難的患者墊付過醫療費。
劉遠立說,在新健康中國時期,一定要善待病人,但要做到這點,則更需要優待醫護人員。這應該成為健康中國建設和下一輪深化醫療改革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