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政策頻發 醫養結合或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截至2015年底,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2.22億人,占全國總人口的16.1%,預計到2025年突破3億,2033年突破4億,2050年前后達到峰值4.87億,占總人口的34.8%。機構預測,到2020年,我國老年消費市場規模將達到3.3 萬億元,養老服務市場潛力巨大。人口老齡化日趨發展,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階段性特征。同時我國的老齡化還呈現出未富先老、未備先老及高齡、失能、空巢、貧困老人比例較高等特點,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精神文化等養老服務需求日益增長。
隨著養老服務業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將會更加廣泛、多樣化地滿足老年人的消費需求,推動養老服務業快速發展。近日,全國多地出臺相關政策來推動養老產業發展。
黑龍江省:養老機構內設診所納入醫保定點范圍
日前,黑龍江省出臺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實施意見。意見提出,到2020年,我省所有醫療機構開設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所有養老機構能夠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
推進養老院和二級以上醫院建醫聯體
意見提出,按照就近就便、互利互惠原則,推進養老機構與二級以上醫院(含中醫醫院)建立醫療養老聯合體,二級以上醫院選派醫療團隊,定期到養老機構提供巡診醫療、健康管理、保健咨詢、預約就診、中醫養生保健等服務。建立康復病床、雙向轉診、急診急救等醫療救治綠色通道。
支持200張床位以上規模的養老機構內設一級以上醫療機構。養老機構根據服務需求和自身能力,可申請開辦老年病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中醫醫院(門診)、臨終關懷機構等,也可內設醫務室、護理站等醫療機構,依法依規開展醫療衛生服務,不斷提高養老機構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100張床位以上養老機構設康復中心
充分利用現有閑置或利用率較低的賓館、學校、廠辦醫院、校辦醫院、民辦醫院、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中心(站)、以及閑置床位較多的一級、二級醫院等資源,轉型創辦計劃生育家庭養老服務中心、老年病康復中心、老年病醫院、護理院等主要針對計劃生育失獨家庭和高齡、重病、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的康復護理專業醫療養老機構。
養老服務機構要配備康復設備,全面開展康復服務。100張床位以下的養老機構,有條件的應設立康復區;100張床位以上的養老機構,有條件的應設立康復中心。政府為經濟困難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配備康復輔助器具,為家庭無障礙設施改造提供資助。到2020年,50%的城市社區和有條件的農村社區要依托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設立適合老年人的康復場所。
二級以上中醫院要開設老年病診室
推動中醫醫院與養老機構之間的合作,把中醫診療、中醫治未病、中醫藥養生保健、中醫藥康復醫療融入健康養老全過程。二級以上中醫醫院要開設老年病診室,設立老年病科,逐步增加老年病床位。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開展社區和居家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開展上門診視、健康查體、保健咨詢等服務。有條件的養老機構可設立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為主的中醫藥診室、中醫門診或中醫館。
醫院面向養老院開展遠程視頻診療
加強醫養結合服務體系智能化建設。依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約的家庭醫生實時在線系統,每日更新老年人健康管理檔案信息,隨時監控居家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對突發心腦血管疾病實施緊急救援,第一時間進行轉診服務。組織醫療機構開展面向養老機構的遠程視頻診療服務。
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醫養結合機構以及老年醫院、老年康復醫院、老年護理院、老年健康管理中心等專業醫養結合機構。整合減少審批環節,縮短審批時限,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務。鼓勵利用符合消防技術規范、具備消防安全條件的普通住宅開設社區養老服務機構。
養老機構內設診所納入醫保定點范圍
對養老機構內設的醫療機構(診所、衛生室、醫務室),按照規定納入城鄉醫保定點范圍,入住的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老年人,發生符合協議規定的醫療費用,應由城鎮基本醫療保險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支付。落實好將適合老年人偏癱肢體綜合訓練、認知知覺功能康復訓練等適宜的醫療康復項目納入城鎮基本醫療保險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范圍的政策。
規范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醫療和護理服務項目,將符合規定的醫療費用納入醫保支付范圍。探索建立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相銜接的醫療費用結算機制,實現醫療救助與城鎮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同步結算。探索將特定老年人的護理費用采取醫療專護、費用包干的方式納入醫保報銷范圍。推進省內和省際間異地就醫醫保直接結算。
新疆將投1億實施“金秋工程” 推動醫養結合
面對來勢迅猛的銀發潮,2016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將投入1億元實施“金秋工程”,進一步完善養老服務體系。
據自治區民政廳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處處長樊勇介紹,今年將進一步擴大社區、居家養老、農村養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在城市加快建設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日間照料中心,在農村大力推動農村幸福院建設。同時,民政廳還將深入推進公辦養老機構改革試點,突出公辦養老機構對高齡老人、失能失智等老人托管作用,全面建立和實施老年人能力評估準入和養老機構服務評估制度,各級民政福利園區要在全面落實民政供養對象任務的基礎上,將空置床位向社會開放。此外,為盡快破解社會化養老的醫療困局,民政廳今年將大力推動醫養結合,會同衛生部門開展醫養結合試點,研究制定老年養護院和護理型床位建設規范,加快護理型養老機構建設,支持有條件的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引導養老機構與衛生機構簽訂服務協議,建立入住老人就醫“綠色通道”。
據悉,去年自治區大力建設養老服務設施,全年共新建和改擴建737個養老服務設施。目前,我區養老床位數達到6萬多張,每千名老人擁有的養老床位數27張。
銀川試點醫養結合 老年人就醫將開通綠色通道
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民政廳、發改委、財政廳、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等多個部門聯合制定了《關于推進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相結合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確定銀川市、吳忠市作為首批試點市開展醫養結合試點,通過一系列措施促進醫療衛生資源與養老服務的緊密對接,努力緩解醫療護理床位緊張和老人看病、住院的壓力,提升老年人養老和醫療服務的效率、能力和質量,實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
根據《意見》提出的總體目標,到2017年,80%以上的醫療機構開設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50%以上的養老機構能夠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老年人健康養老服務。??
到2020年,每個縣(區)至少建成一所醫養結合護理型養老機構,全區護理型養老床位占養老床位總數30%以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的能力明顯提升。所有醫療機構開設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所有養老機構能夠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基本適應老 年人健康養老服務需求。??
江蘇:成立養老產業投資基金 首期20億
4月6日,記者從江蘇省政府和財政廳了解到,該省首只養老產業投資基金已在日前成立,基金由江蘇省財政廳和省屬國企金陵飯店集團共同發起,首期規模達到20億元,存續期為8-10年,將采取股權、債權、并購、聯合投資等多種方式重點投資于面向老年人的醫療護理、康復保健、文化教育、休閑娛樂、養老住區及各類老年產品的研發生產等領域。
根據江蘇省政府3月初發布的最新數據,江蘇是全國最早進入人口老齡化的省份,截至2015年底,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648.29萬人,占戶籍總人口的21.36%;65歲以上老年人口1115萬,占戶籍人口的14.45%,80歲以上老年人口255萬,占老年人口數的15.47%,老齡化比例位于全國各省之首。
據江蘇省財政廳經建處副處長馮曉鳴介紹,成立投資基金將改變以往政府對企業單純采取補貼、獎勵、貼息等一次投入、一次使用的形式,轉為以股權投資的形式對企業進行支持。
為了應對嚴峻的老齡化趨勢,江蘇省出臺《江蘇省養老服務條例》并于3月1日起施行,條例規定今后政府不再新建普通型養老機構,重點扶持護理型養老機構,到2020年,護理型床位占養老機構床位數比例超過50%。這也意味著居家養老和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將成為江蘇省解決養老的主要模式。
據悉,為了推動社會資本參與,江蘇省養老產業基金已經獲得金融機構100億元股權和項目融資支持,今后還將根據市場需求和運作情況繼續擴大規模。參與該基金發起工作的江蘇省政府投資基金辦公室處長項林告訴記者,該基金主要投資于產業層次高、商業模式新、成長性好的相對成熟項目,通過階段參股、跟進投資等方式,引導和帶動其他社會資本投入。
昆明將打造國內領先健康養老目的地
昆明具有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環境優勢明顯,昆明目前房地產庫存嚴重,在此情況下,應大力發展養老產業,例如養老社區,推出高中低不同檔次的養老社區或者地產,吸引外地有實力的亞老年人群投資,從而帶動相關配套產業發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老齡事業發展,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長任組長的昆明市促進民辦養老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編制了《昆明城市老年人設施專項規劃(2010—2020)》,《規劃》對昆明市主城區養老用地進行規劃布點。要求城市總體規劃、縣域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必須按照人均(常住人口)用地面積不少于0.2平方米的標準,分區、分級規劃設置養老服務設施,此標準是國家和省級標準的兩倍;同時要求新建小區和居住區必須配建養老服務設施。新建、改(擴)建住宅項目(不含列入政府計劃的保障性住房項目),住宅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以上的,要按不低于住宅建筑面積0.3%的比例配建養老服務設施(每處建筑面積不低于150平方米)。
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各類養老服務機構115所,已建成或正在建設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83個,養老床位達到2.87萬張,每千名戶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達到30.2張。
在養老產業發展方面,下一步,昆明市將按照養老服務產業發展規劃,加快研究制定養老服務產業的準入認定、政策扶持、經費資助、日常監管等標準規范和具體操作辦法,加快推進一批養老產業示范項目建設。昆明還將引進和利用外資發展養老產業,采取民辦公助、公建民營等方式,鼓勵民間資本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等方式,興建養老服務機構;通過新建、改擴建、購置等方式,將閑置的學校及各類活動中心、療養院等通過置換方式,建立養老機構,形成投資運營主體多元化。力爭到2020年,全市千名老年人床位達到40張,生活照料、醫療護理、精神慰藉、緊急救援等養老服務實現全覆蓋。養老服務設施和站點覆蓋所有城市社區、90%以上的鄉鎮和60%以上的農村社區,使昆明成為較高知名度和國內領先水平的健康養老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