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中國兒童福利政策報告發布。我國兒科醫生緊缺,近三年兒科醫生數量不增反降,目前每一萬名0-14歲兒童僅有5個兒科醫生。
“六一”國際兒童節到來之際,第七屆兒童福利周活動正式啟動。在啟動儀式上,中國兒童福利政策報告正式發布。該報告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支持,北京師范大學組織致力于兒童福利及保護領域研究工作的學者編寫。
根據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兒童福利制度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去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9351元,折合近8000美元,北京等10個省份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即將達到發達國家門檻。但是,我國兒童生活保障津貼、福利服務體系、保護救助措施、大病保障機制、教育發展等仍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相適應。
以緊俏的兒科醫生為例,三年來兒醫數量不增反降。2014年我國兒科醫生僅占總人數的3.9%,約為11.3萬人。據此測算,我國每一萬名0-14歲兒童僅有5個兒科醫生,而美國萬名兒童擁有16名兒科醫生。此外,據統計年鑒數據測算,2010年至2014年我國兒科醫生總量并未增長,反而減少了約0.3萬人。因此,兒科醫生緊缺問題已迫在眉睫。

經測算,目前,全國極重病人每年近4.5萬人,其中兒童約0.9萬人,極重病年人均醫療費用約33.6萬元,兒童極重病總費用30.24億元。經基本醫保和大病醫保報銷后,再減掉患者家庭可承擔部分,可解決近20億元,大體上還存在約10億元缺口。
另外,兒童用藥極度缺乏且存在安全問題。兒童用藥一直存在品種少、規格少、劑型少等問題。據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數據顯示,我國3500多種藥物制劑品種中,專供兒童使用的僅有60多種,不足2%。
報告建議,應該調整民政醫療救助政策,優先將兒童災難性醫療支出家庭作為大病救助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