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并購時代,中國或出世界級醫械企業
“這是大并購、大變革的黃金年代,未來中國會出現世界級的醫療器械公司?!苯?,在2015中國醫藥物資協會發展狀況藍皮書新聞發布會上,中國醫藥物資協會副會長、醫藥器械分會會長、北京康復之家醫療器械連鎖經營有限公司董事長柏煜如是表示。
? ? 記者了解到,2015年,傳統醫療器械公司出于業績增長、戰略突破等多方面考慮,積極尋求并購維持規模的增長,或通過出售動作實現原投資的退出。典型的例子如魚躍醫療“蛇吞象”,以現金接連收購華潤萬東和上海醫械兩大國有企業,體現出高速成長的醫療器械企業整合國有資本優勢業務的決心。
? ? 柏煜指出,2015年體外診斷試劑(化學發光、腫瘤診斷)、基因測序、細胞治療等新興技術的應用受到市場看好,也吸引了產業資本的高度關注,不斷有公司獲得戰略投資或收購。
? ? ? ? ? ? ? ? ? ? ? ? ? ? ? ?
? ? 以并購實現平臺性轉型
? ? 《2015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顯示,我國醫療器械2015年市場總規模約為3080億元,生產企業1.42萬家,平均每家達到2169萬元,相比2014年平均每家1588萬元,增長581萬元。
? ? 我國醫械企業普遍規模小、競爭力弱,如果按照每年4000億元產值計算,平均每個工業企業年產值僅2500萬元。以國內最大的醫械生產企業邁瑞公司為例,年產值在70億元左右,而美國強生公司醫械年銷售額275億美元,全球醫械生產企業前10中,美國占到7家。
? ? 未來幾年,受國家監管政策趨嚴的影響,中國醫械市場增速會相對下降,但有望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對此,業內人士認為,通過投資并購主動把握市場機會,轉型成為平臺性企業,最終實現價值最大化,這是每一個醫械企業站在風口浪尖時必須深度思考的問題。
? ? 事實上,這幾年醫械行業并購案例頻發。據悉,僅2015年,醫械行業已披露的并購案例超過50筆。除了上述傳統企業維持規模增長的案例以外,在新業務擴張方面,體外診斷領域的投資并購顯得尤為突出。
? ? 2015年1月9日,迪安診斷與杭州博圣生物技術簽署《股權轉讓并增資協議》,累計使用自籌資金2.5億元對博圣生物進行股權轉讓和增資,使其持有博圣生物股權的比例達25%,表明迪安診斷進軍優生遺傳檢測領域。
? ? 當月,廣藥集團宣稱與西門子就醫療健康和工業4.0等達成多項共識,雙方將合作多個體外診斷試劑產品,涉及HIV、甲肝、乙肝、丙肝等多個疾病領域;3月,廣藥與清華大學博奧生物集團、軍事醫學科學院、天津藥物研究院、西門子、勃林格殷格翰等簽訂多項戰略合作,向診斷試劑、醫療器械及干細胞治療等領域邁出重要一步。
? ? 同年8月5日,綠葉集團宣布收購新加坡基因測序公司Vela Diagnostics。綠葉集團希望Vela的基因測序技術能與集團現有業務領域產生協同效應,形成從診斷到治療的精準醫療全產業服務。
? ? 對此,柏煜分析,諸多公司開始涉足婦科、兒科、優生優育、慢病管理等新的潛力市場,希望通過并購迅速完成相應產品儲備或布局,獲得先發優勢。
? ? 此外,本土醫械企業出海收購創新技術、創新團隊、創新公司的驅動力不斷增強,紛紛開始嘗試將海外的先進技術實力嫁接到中國廣大的醫療消費市場中。
? ? ? ? ? ? ? ? ? ? ? ? ? ? ? ?
? ? 移動醫療是助推器
? ? 記者發現,2015年,以“互聯網醫療”為主題的醫療器械并購和投資持續升溫,醫療信息化、智能硬件等領域的初創和成長型公司受到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不斷追捧。
? ? 2015年2月,魚躍醫療設立蘇州醫云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主要從事互聯網健康管理服務、智能硬件的研發及互聯網藥品交易等業務。5月該項目開始在南京鼓樓醫院、北京301醫院和上海華山醫院進行試運營。同月,“大醫生”APP上線,其主要功能包括:預約加號、醫生咨詢、病歷管理、藥品及醫療設備購買、智能硬件數據整合等。
? ? 2015年3月,迪安診斷與阿里健康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阿里健康云醫院平臺,利用移動互聯技術,探索互聯網檢驗服務模式,充分利用迪安線下的網絡布局,根據云醫院資源方和客戶提供線上線下服務,提升診斷服務外包的價值。
? ? 分析人士指出,隨著互聯網醫療的興起,一些新型醫療設備,如可穿戴設備、家用智能醫械可能成為醫療器械行業新的投資熱點,并成為推動醫械市場增長的一個新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