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核心要素促進醫藥產業健康發展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促進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這是對醫藥產業“十三五”及今后一段時期發展的重要指導。
醫藥產業發展當前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市場約束加大,增長速度放緩,結構矛盾突出,業內人士都感覺發展遇到較大困難。這個文件給醫藥界人士提振了信心,指明了方向。我認為文件的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一是體現了國家對醫藥產業發展的高度重視。
近年來,國務院高度關注發展醫藥產業。2010年國務院發文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物醫藥是七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2015年國務院發布《中國制造2025》,將生物醫藥和高端醫療器械作為重點發展領域。這一次,國務院為促進醫藥產業發展單獨下發一個文件,這是比較少見的,顯示了國務院和有關部門對醫藥產業“惠民生、穩增長”所發揮作用的認可和重視。
二是將技術創新作為主要增長動力。
過去三年,醫藥產業的經濟增速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受醫保控費和部分地方招標采購中不規范現象的影響,主要由需求端形成的增長動能正在弱化,醫藥產業發展必須找到新的增長動力。《指導意見》提出了10%的增速目標,很鼓舞人心,將加強技術創新作為首要任務,非常必要。中國是個大市場,還有大量需求未獲得有效滿足,有些群眾甚至跑到國外去買的普通OTC(非處方)藥品。通過創新開發新產品、提高質量、發展新業態、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多層次的市場需求,是醫藥產業恢復較高增速的主要路徑。過去十年來,我國醫藥創新取得的進展令人振奮,只要支持創新配套政策跟上,醫藥產業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局面將會加快形成。
三是明確了產業轉型升級的幾個關鍵點。
《指導意見》提出的技術創新、質量升級、綠色改造、優化結構、國際化發展等幾項主要任務,也是當前醫藥產業問題比較突出的方面。我們的原始創新能力不強,高質量創新成果少;產品質量升級任務緊迫,化學仿制藥、中藥注射劑、多組分生化藥、輔料包材等很多領域質量標準和質量水平亟待提高;清潔生產和“三廢”治理水平較低,可持續發展堪憂;企業多、小、散,產品同質化和重復建設嚴重;國際競爭力弱,出口產品附加值低。《指導意見》提出的幾項任務有很強的針對性,相關部門和行業企業抓好了這幾個關鍵環節,醫藥產業發展一定會展現出全新局面。
四是重視新興業態發展。
當前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互聯網技術深入影響到方方面面,催生了很多跨界產品、新興業態和新商業模式。《指導意見》將培育新興業態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提到了智能制造、工業機器人、大數據、云計算、3D打印、移動醫療產品、醫療物聯網、健康管理APP、遠程醫療等新產品和新技術,這些新產品新技術在醫藥健康領域應用多、發展快。為新興業態發展創造條件、提供支持,有望培育出一批醫藥經濟新的增長點。
五是強調產業政策和醫改政策緊密銜接。
當前深化醫改的主要思路是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增強改革的整體性、系統性和協同性。《指導意見》也強調了“緊密銜接醫改”,提出了公立醫院改革和完善價格、采購、醫保政策的一些重點內容。例如“醫療機構應當按照藥品通用名開具處方,并主動向患者提供處方,保障患者的購藥選擇權”等等十分重要的改革措施,讓我們深受鼓舞;醫藥產業發展受醫改政策影響很大,我們期待在新一階段醫改中,在“三醫聯動”的醫藥這一環上,醫藥產業的健康發展能夠得到改革政策的有力支持。通過《指導意見》,我們看到國務院將醫藥產業發展提到了重要高度,醫藥產業也必將加快發展,為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事業做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