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于西安首次發布的《報告》強調,我國
IVD行業技術發展較快,是以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為主導的充分競爭行業,是我國醫藥、醫療器械行業中增長快速和極有機會實現國際化的一大領域。數據顯示,目前,我國IVD產業中僅試劑產品的注冊總數就達到1.7萬個,生產企業超過1000家。預計今年我國IVD行業增速在10%以上。
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醫學檢驗產業分會副會長、上海復星長征醫學科學有限公司董事長朱耀毅表示:“2015年,我國醫藥衛生相關政策發布較多。這些政策變化推動著我國IVD行業的發展,促使企業提升創新能力,規范內部管理,強化自律,未來希望政府部門在政策環境方面給予國內IVD企業更多支持。”
全球市場年增4%
《報告》指出,據美國Boston biomedical consultants,inc數據,2014年全球IVD市場規模在558億美元,增速4%;預計2019年將達到689億美元,年均增速4%。
據分析,在全球IVD市場中,美國、歐洲占大部分份額。其中,美國是全球IVD創新中心和最大的需求市場。新興市場占據份額雖然較小,但是增速最快。
IVD按檢測原理或檢測方法主要分為生化診斷、免疫診斷、分子診斷、微生物診斷、血液診斷等。在全球IVD細分市場中,免疫診斷類產品約占23%,生化診斷類產品約占17%,分子診斷類產品約占11%,血液診斷類產品約占10%。生化診斷試劑和免疫診斷試劑所占市場份額較大。
國內企業營收可觀
《報告》分析,我國以IVD為主營的上市公司有39家。其中,中小板上市公司有科華生物、達安基因;創業板上市公司有陽普醫療、迪安診斷、利德曼、三諾生物、博暉創新、迪瑞醫療、九強生物、美康生物、邁克生物、萬孚生物;滬A上市公司有潤達醫療;新三板上市公司有永瀚星港、科新生物、璟泓科技、百傲科技、明德生物、益善生物、百博生物、新產業、瑞琦科技、新健康成、豐匯醫學、致善生物、景川診斷、愛威科技、聯科生物、珈誠生物、匯知康、達瑞生物、銀科醫學、美康基因、賽樂奇、之江生物、恩濟和、洛奇檢驗和虹博基因;港股有中生北控。2014年,IVD相關上市公司披露的總營收112億元,平均增長23.1%,歸屬凈利23億元,增長20.6%。2015年上半年,總營收60億元,平均增長18.1%,歸屬凈利11億元,增長10.3%。
預計年增10%~20%
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IVD分會及上海醫療器械行業協會IVD專委會分別在2015年底、2016年初對會員單位(包括外資企業)做了行業增長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2015年底時,對于2015年IVD行業增長情況,2%的企業認為不確定;2%的企業認為沒有增長;38%的企業認為增長率在10%以內;42%的企業認為在10%~20%;16%的企業認為在20%以上。而在2016年初時,對于2016年的增長情況,2%的企業認為不確定;2%的企業認為在10%以內;41%的企業認為在10%~20%;25%的企業認為在20%以上。較多的國內企業認為增長率較低,較多的外資企業認為增長率較高。《報告》預測,2016年度我國IVD行業增長率在10%~20%。
國內市場5大動因
《報告》分析,我國IVD行業增長的主要因素有:1.醫改推進,國家醫保覆蓋率超95%,導致醫療需求釋放,帶來診療人次增長。2.人口老齡化帶來老年患者人數增加。同時,糖尿病等慢性病發病率居高不下。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4年,在我國13.67億人口中,60歲及60歲以上的老人有2.12億人,占總人口的15.5%;65歲及65歲以上的老人有1.37億人,占總人口的10.1%。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50年,中國將有35%的人口超過60歲,成為世界上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3.群眾疾病預防意識增強,體檢需求增加。4.診斷新技術、新產品帶來診療項目增加。5.定價指引政策,如不分方法及按病種、人頭收費等規定,將使國產診斷類產品進一步替代進口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