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18年5月31日國家醫保局正式掛牌已經接近一年時間,這一年內,從藥品定價、藥品招標到藥品進醫保,每個環節都在發生變革,這4個政策影響最深遠:
國家醫保目錄調整
3月13日,國家醫保局發布《2019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對優先納入的藥品種類做出了規定,更多救命藥有望納入醫保目錄范圍。
藥品目錄調整涉及西藥、中成藥、中藥飲片三個方面,將根據基金支付能力適當擴大醫保目錄范圍,努力實現藥品結構更加優化,醫保資金使用效益更高。
在調入方面,通過一致性評價、臨床循證證據充足且價格較低的藥品更有希望入局。
在調出方面,藥品目錄內原有的藥品,如已被國家藥品監管部門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的,應予調出;存在其他不符合醫保用藥要求和條件的,經相應評審程序后可以被調出。(點擊查看此前推文:《這些藥優先考慮,新醫保目錄方案出爐啦》)
醫保目錄調整與藥品談判
2017年和2018年,醫保部門通過談判方式在醫保藥品目錄中分別納入了36個和17個藥品,包括了利拉魯肽、曲妥珠單抗、來那度胺、奧西替尼等,對于提高參保人員用藥保障水平、保證基金平穩運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次目錄調整同樣將啟動藥品談判工作,國家醫保局表示今年在總結前期經驗的基礎上對談判準入的方法做了進一步完善。
對于那些臨床價值高但價格昂貴或對基金影響較大的專利獨家藥品,應當通過專家評審和投票遴選之后,由談判專家與企業談判形成雙方認可的全國統一的支付標準后才可以納入目錄范圍,以確保基金安全。
另外,考慮到部分專利獨家藥品的仿制藥可能會在目錄調整期間上市,在此次調整中規定對獨家藥品的認定時間以遴選投票日的前一天為準?!?/span>
“4+7”集中采購
2018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試點方案》,明確了國家組織、聯盟采購、平臺操作的總體思路。11個試點地區委派代表組成的聯合采購辦公室在11月15日發布了《4+7城市藥品集中采購文件》。
到今年4月1日,11個試點城市已經全面啟動,截止14日24點,25個中選品種在11個試點地區采購總量達到了4.38億片/支,總金額達到5.33億,完成約定采購總量的27.31%,這個數字超出了預期,也消除了以往大家對于醫院采不采、用不用的擔心。中標藥品的質量和供應都得到了保障,使用量超出了預期。從試點的效果來看,試點地區腫瘤、乙肝、高血壓、精神病等重大疾病的患者用藥獲得了質優價廉的藥品,醫療費用顯著下降。
國家相關部門表示,“4+7”城市藥品集采試點有望在全國推廣。業內表示,在帶量采購的影響下,藥企降價已成大趨勢。另外,不少藥企銷售重點轉向院外已成必然,處方外流市場將井噴。據行業估計,到2020年,處方外流市場份額可以達到4000億元。(點擊查看此前推文:《國家醫保局宣布:“4+7”進展超預期,27.3%采購已完成,下一步將這樣做…》)
啟動DRGs國家試點
?
中國有關DRGs的探索已近30年,2018年12月,國家醫保局發布《關于申報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國家試點的通知》,其中指出,醫保局正在研究制定適合我國醫療服務體系和醫保管理能力的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s)標準,并在部分城市啟動按DRGs付費試點,各省可推薦1-2個城市作為國家試點候選。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國家醫保局牽頭跨醫保、醫療的首次探索,有利于制定并完善全國基本統一的DRGs付費政策、流程和技術標準規范,形成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試點成果。
總的來看,醫保改革鋒芒畢現,而未來醫保將指向何方?需要加以高度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