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衛辦疾控函〔2020〕13號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衛生健康委(局)、雄安新區管委會公共服務局,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2020年5月15日是我國第27個“防治碘缺乏病日”。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下發的《關于開展2020年防治碘缺乏病日活動的通知》(國衛辦疾控函〔2020〕355號)精神,推動實施《河北省地方病防治專項攻堅行動實施方案》,現就做好第27個“防治碘缺乏病日”活動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動主題
今年的活動主題是“眾志成城戰疫情,科學補碘保健康”。旨在通過普及碘缺乏病防治相關知識,使公眾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做好科學補碘工作,進一步增強全社會對食鹽加碘防治碘缺乏病工作的認同和支持。
二、活動內容和要求
(一)加強統籌協調,確保活動取得效果。目前,我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呈現較好態勢,各地復工復產復學逐步有序展開,各地衛生健康部門要在科學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基礎上,高度重視“防治碘缺乏病日”宣傳活動,發揮牽頭作用,制訂切實可行的活動方案,與相關部門加強協調,密切合作,結合各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實際,精心組織,確保宣傳活動安全有序進行。
(二)創新宣傳形式,增強公眾健康意識。各地要根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要求,創新宣傳形式,豐富宣傳內容,發揮傳統媒體的輿論主導作用和網絡、微信公眾號、微博、短視頻等新媒體宣傳平臺作用,使用通俗易懂的科普語言,針對不同人群加強碘缺乏病核心信息宣傳,普及科學知識,促進群眾增強健康意識。同時,要針對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采取在線問答、專家解讀等形式,積極回應社會關切。
(三)關注工作重點,鞏固碘缺乏病防治成果。2020年是我省地方病防治專項攻堅行動的收官之年,各地要認真梳理碘缺乏病防治現狀,針對工作中發現的問題,不斷完善長效機制,將碘缺乏病防治工作與鄉村振興戰略和脫貧攻堅緊密結合,持續鞏固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成果,確保我省持續消除碘缺乏病。
三、其他事項
活動主題海報等材料可從國家衛生健康委網站下載使用,2020年防治碘缺乏病日宣傳核心信息見附件。
各地2020年“防治碘缺乏病日”活動結束后,要認真總結轄區內活動開展情況,于5月31日前報送省衛生健康委疾控處。
聯系人:康貴元
電話:0311-66165522
郵箱:hbwsjkwjkc@163.com
???????????河北省衛生健康委辦公室
???????????2020年5月7日
附件
2020年防治碘缺乏病日宣傳核心信息
一、碘是人體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必不可少的微量營養素
1.碘是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必需的微量營養素,是人體合成甲狀腺激素的主要原料。
2.甲狀腺激素參與身體新陳代謝,維持所有器官的正常功能,促進人體,尤其是大腦的生長發育。
3.孩子大腦發育從母親懷孕就開始了。胎兒期和嬰幼兒期(0-3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如果孩子在胎兒期和嬰幼兒期缺碘,會影響大腦正常發育,嚴重的造成克汀病、聾啞、智力損傷等。
4.胎兒所需要的碘全部來自母親,因此,孕婦碘營養不足會造成胎兒缺碘。如果孕期嚴重缺碘會出現流產、早產、死產和先天畸形。
5.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對碘的需要量明顯多于普通人群,需要及時補充適量的碘。
6.成年人缺碘可能會導致甲狀腺功能低下,容易疲勞、精神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
二、食用碘鹽是預防碘缺乏病最簡便、安全、有效的方式
7.碘缺乏病是由于外環境缺碘,造成人體碘攝入不足而發生的一系列疾病的總稱。我國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以前,碘缺乏病區的兒童中5%-15%有輕度智力障礙(智商50-69個點),6.6‰的人患地方性克汀病(呆傻癥),嚴重影響當地人口素質。
8.碘缺乏病是可以預防的,最簡便、安全、有效的預防方式是食用碘鹽。
9.我國大部分地區外環境(水、土壤等)幾乎都缺碘,尤其山區、丘陵、河谷地帶、荒漠化地區和河流沖刷地區缺碘較為嚴重。外環境缺碘的現狀很難改變,如果停止補碘,人體內儲存的碘最多能維持3個月,因此要長期堅持食用碘鹽。
10.自2000年以來,我國完成的各類監測或調查(碘缺乏病監測、碘鹽監測、高水碘地區調查和高危地區調查)結果顯示,人群碘營養總體處于適宜范圍。
三、目前沒有直接證據表明食用碘鹽或碘攝入量增加與甲狀腺癌的發生相關
11.近年來,全球主要國家無論是否采取補碘措施,無論碘攝入量增加、穩定或下降,甲狀腺癌的發生率都增加,并且主要以直徑小于1.0厘米的微小癌增加為主。
12.相當一部分甲狀腺微小癌具有惰性進展特點,惡性度低,預后良好。患者要聽從臨床醫生意見,進行正確治療或跟蹤觀察。
13.甲狀腺微小癌在人群中患病率較高,隱匿性大且不易被發現,可能陪伴終身。據很多發達國家的尸檢報告,生前未被發現的甲狀腺癌患病率高達5.6%-35.6%,其中微小癌占67%。
14.有研究提示,當前甲狀腺癌的“流行”部分歸因于甲狀腺篩查,并與高分辨率B超的廣泛應用而產生的對隱匿癌或微小癌的過度診斷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