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月27日,國家醫療保障局發布《國家醫療保障局關于印發醫療保障標準化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給出醫保標準化工作指導意見,明確目標:到2020年,在全國統一醫保信息系統建設基礎上,逐步實現疾病診斷和手術操作等15項信息業務編碼標準的落地使用。
?其中,前期重點開展醫保疾病診斷和手術操作、醫療服務項目、藥品、醫用耗材4項信息業務編碼標準的測試使用。
這意味著,醫療界一直關注的醫用耗材編碼工作已正式落地執行。信息數據完善后,醫用耗材的招標、采購和支付三個環節都將煥然一新。
標準化是現代社會的基本要素,而醫療保障的標準化將會直接影響到醫保制度的完善。需要看到的是,我國醫療保障制度建立運行20多年,尚未形成統一的標準化體系,難以適應醫療保障治理現代化要求。這也是此次《通知》的出發點之一。為此,《通知》提出四個統一,即統一規劃、統一分類、統一發布、統一管理。
《通知》定下目標:到2020年,在全國統一醫療保障信息系統建設基礎上,逐步實現疾病診斷和手術操作等15項信息業務編碼標準的落地使用。“十四五”期間,形成全國醫療保障標準清單,啟動部分醫療保障標準的研究制定和試用完善。
15項信息業務編碼標準的落地執行將是一項繁重龐大的工作,完全落地之前,必定是要經過試點總結經驗和完善的。
為此,《通知》提出,按照先試點完善、再推廣普及的方式,前期重點開展醫保疾病診斷和手術操作、醫療服務項目、藥品、醫用耗材4項信息業務編碼標準的測試使用,及時總結經驗做法,為其余11項信息業務編碼標準的全面實施提供可行經驗和示范引領。
醫用耗材因編碼難度大一直備受醫療界關注。
有醫療界專家指出,不同于藥品的是,耗材不僅數量龐雜且種類繁多,同一產品在不同地區招標采購時的名稱不同,各地關于耗材的政策規定多種多樣,給耗材招標采購以及支付等環節帶來諸多不便。
殊不知,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有的醫院院長弄錯耗材名稱、信息等已不能粗暴的指責其“專業不過關”,實在是因為耗材這個領域的產品信息太龐雜。
于是乎,此種情形下,不乏有企業利用此來逃避價格監管,部分地區甚至形成魚龍混雜的業態。近幾年業界興起的耗材采購聯盟實施耗材采購價格、數據共享等做法目的之一就包括規避企業這一做法。
基于此,行業的規范發展亟需醫用耗材編碼標準的出現。
國家醫保局在今天的《通知》里附帶《醫保疾病診斷和手術操作、藥品、醫療服務項目、醫用耗材四項信息業務編碼規則和方法》,對醫保醫用耗材編碼做了展示:
?
圖:醫保醫用耗材編碼結構
?
???????????????????????????????????
?
? 解讀:醫保醫用耗材編碼分5個部分共20位,通過大寫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數字按特定順序排列表示。其中第1部分是耗材標識碼,第2部分是分類碼,第3部分是通用名碼,第4部分是產品特征碼,第5部分是生產企業碼。
第1部分:耗材標識碼,用1位大寫英文字母“C”表示。
第2部分:分類碼,根據醫用耗材學科、用途、部位、功能劃分,用6位阿拉伯數字表示。
第3部分:通用名碼,創建全國統一的醫保醫用耗材通用名碼,用3位阿拉伯數字表示。
第4部分:產品特征碼,根據耗材材質、規格等特征賦予的代碼,用5位阿拉伯數字表示。
第5部分:生產企業碼,依據醫療器械注冊證或備案憑證為耗材生產企業賦予的唯一代碼,用5位阿拉伯數字表示。
消除產品信息差,三個環節會洗牌
既然是起到規范行業的作用,醫用耗材編碼標準的出現必定將對耗材產業鏈里的某些環節作出改變和修正,以配合同樣在前期重點開展的醫保疾病診斷和手術操作信息業務編碼標準。
實際上,耗材信息業務的編碼標準旨在加強大數據分析和精細化管理。這對耗材生產、流通和使用端而言,都將是一種促進。
需要看到的是,有耗材生產企業人士表示,由于沒有統一標準,企業自己往往也搞不清楚產品在多地招標采購中的名稱和信息。比如,產品名稱在北京是a,到了南京卻成b。
而耗材編碼標準更像是讓大家達成一種共識,在北京是a,在南京也叫a,清清楚楚。
業內人士指出,這種“共識”將直接影響耗材的招標、采購和支付等環節。原來耗材是龐雜,有了編碼標準后將去掉“雜”,變為龐大,消除了之前招標采購環節因產品信息差帶來的“麻煩”,再由此影響到支付環節。
事實上,《通知》發布的當天,國家醫保局也一并發布了《關于開展醫保藥品、醫用耗材產品信息維護的通知》,對藥品、醫用耗材生產企業及進口產品的國內注冊代理人的產品進行信息維護。
維護品種包括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準上市的藥品,以及各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注冊、備案的單獨收費醫用耗材。
其中一項維護要求為,各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注冊、備案的單獨收費醫用耗材產品信息發生新增、刪除或變更時,應進行實時維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