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與改革,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
?? 建立婦女兒童醫療集團、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實施重點專科“登峰計劃”,推動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維護公益性、完善補償機制、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優化運營結構、提高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獲得感……
?? 被“系統”救了一命
?? 2020年8月1日上午10時,金普新區大魏家街道連豐村70歲的劉先生突然覺得胃部不適并伴有大汗淋漓,家人將其送至附近的衛生室。衛生室醫生立即進行了心電圖檢查,并將結果同時傳給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很快,大醫二院傳來了診斷信息:疑似心肌梗死,立即到上級醫院進行搶救。就這樣,劉先生被即刻送往醫院進行了治療。劫后余生的劉先生感激地說:“真沒想到我在家附近的衛生室做心電圖也能傳到市內大醫院去。這個‘系統’真是太好太及時了,可以說是救了我一命。”
?? 劉先生所說的“系統”正是大醫二院的遠程心電診斷中心。今年疫情期間,遠程心電診斷仍舊發揮著作用,1月-9月份共完成遠程常規心電圖診斷18606例。
?? 5種醫聯體建設模式見成效
?? 近年來,大連市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省醫改工作總體部署,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強化“三醫”聯動和機制創新,以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為突破口,推動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在維護公益性、完善補償機制、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優化運營結構和提高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獲得感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大連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相關經驗得到了國家衛健委的充分認可。
?? 據記者了解,我市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全市醫療服務區域按照醫療資源分布情況劃分為若干個網格區域,形成了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5個主區域醫療中心和旅順口區人民醫院等6個副區域醫療中心。分別包括了以三級醫院牽頭的9個城市醫療集團,以縣級醫院大連頭的9個縣域醫共體,以兒童、婦產、精神、結核等專科醫院牽頭的11個專科聯盟。這些醫聯體實現了對區域內21個二級公立醫院、146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95個鄉鎮衛生院和859個村衛生室的網格化的全覆蓋,實現全市醫療服務無盲區。
?? 大連市創新建設了具有“大連特色”的5種醫聯體建設模式:一是政府主導的管理緊密型醫聯體。沙河口區以區醫院為龍頭、區公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同組成的城市緊密型醫療集團;旅順口區以區醫院為牽頭單位、區中醫醫院、鄉鎮衛生院共同組建旅順口區總醫院;瓦房店市政府牽頭組建瓦房店市縣域緊密型醫共體。二是大學附屬醫院主導的業務緊密型醫聯體。以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為牽頭單位的遼南地區首個區域醫療聯盟。三是托管型醫療集團。由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托管甘井子區人民醫院,形成了直接派駐院長管理、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區屬醫院經營管理全部由醫聯體牽頭單位負責的集團化管理模式。四是專科(專病)醫聯體。區域外開展滬連合作,促進專科整體能力提升,逐步減少患者就診跨省級、市級行政區域流動。區域內市中醫醫院、市第七人民醫院、市口腔醫院、市皮膚病醫院等專科醫院與各區市縣的相應醫療機構建立了專科聯盟。五是遠程醫療協作網。市內大醫院和各區市縣醫院、鄉鎮衛生院等機構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對口幫扶、遠程醫療、技術協作等關系。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市中心醫院在長海縣每個海島都建立遠程會診平臺,開展遠程醫療服務,為海島居民提供優質醫療服務。2019年以來,全市共開展遠程心電4萬余例,遠程影像3萬余例,遠程病理診斷7000余例,有力提升了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 大連實踐
??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在抗擊疫情中發揮重要作用
??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大連“7·22”疫情的暴發,對全市衛生健康事業來說是一場大考,同時也是對大連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成果的一次集中檢閱。實踐證明,大連市醫藥衛生體系經受住了考驗,為抗擊疫情發揮了重要作用。而這一切得益于及時迅速的應急處置能力、覆蓋廣泛的衛生防疫體系、力量強大的臨床救治實力、高效統一的醫療衛生資源統籌調度能力,使得大連市的疫情防控工作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 早在武漢疫情暴發之初,大連市衛生健康委就第一時間組織疾控專家研判評估,在全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啟動發熱門診。目前,大連市已有26家醫療機構開設發熱門診,各醫院發揮發熱門診“哨點”作用,全面落實預檢分診制,把住第一道關口。1月17日,遼寧省第一個病例在大連市中心醫院發現并確診;7月22日,該院發熱門診再次發現確診病例。
?? 核酸檢測是疫情防控的精準科學手段,而高效的核酸檢測體現的是大連的凝聚力和組織力。7月26日起,全市各區市縣全面開展大規模人群篩查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下,全市累計動員調集3萬余名醫務人員參與核酸采樣工作,城鄉661.4萬人完成全民檢測,累計檢測733.1萬人次。同時,“10合1混采”技術也在連獲得成功,在保證檢測質量的同時,快速提升了檢測能力,全面提高了采樣和檢測匹配度,探索了開展全面核酸篩查的“大連模式”。
?? 大連市出現確診病例后,持續全力做好醫療救治工作,加強醫護力量和醫療資源統籌,在科學精準救治上下功夫。“7·22”疫情發生后,全市抽調的220名醫護人員進駐六院隔離病區開展工作,近百名具有豐富新冠肺炎救治工作經驗的醫務人員參與醫療救治工作,對確診病例“一人一案一策”分析研判,及早、細致的治療讓患者早日回歸社會。
?? 大連展望
??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未來10年計劃已出爐
?? 如果說2003年被稱為中國現代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元年”,那么,17年后的新冠肺炎疫情,再一次把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推向跨越式的變革。
?? 8月29日,中共大連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十二次全體會議審議了《關于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2020-2030年)》《關于改革完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兩個重要文件。分別明確了2025年和2030年兩個階段性目標,從全面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兩個維度確定了21條具體改革舉措,提出了組建市婦女兒童醫療集團、組建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實施重點專科“登峰計劃”、持續開展“四抓”活動4項近期重點任務。
?? 據了解,大連市將整合區域內優質醫療資源,將大連市婦產醫院、兒童醫院、婦女兒童醫療中心3所醫院整合成大連市婦女兒童醫療集團,通過“先做大,再做強,最后做強大”,打造東北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在新組建的婦女兒童醫療集團中,探索試行協議薪酬,醫療集團黨委書記、院長試行目標年薪,實現有效激勵,推動醫療集團高質量發展。
?? 將大連市傳染病醫院和結核病醫院整合,組建一所融疾病預防、傳染性疾病臨床治療為一體的醫防協同、平戰結合的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建立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業人員交流合作、輪崗機制,提升實驗室檢測能力和科研能力,將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管理、流行病學調查與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臨床診療緊密融合,推動健康知識普及,提升慢病管理水平,實現疾病預防關口前移。
?? 針對大連市學科、專科建設“有高原,缺少高峰”的現狀,將實施醫學重點專科“登峰計劃”,遴選30個醫學專科,市財政局每年安排資金1億元,通過5年時間,推動全市重點專科醫療水平、高層次人才數量、科技影響力和輻射帶動能力顯著提升,力爭大連市有3~5個專科診療水平處于國內一流水平、5~10個處于東北一流水平、10~15個處于省內領先水平,在全國及東北三省專科聲譽和綜合排行明顯提升,市內患者外地就診率明顯下降。
?? 持續深入開展抓質量、抓服務、抓作風、抓感受的“四抓”活動,全面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和質量,切實保障醫療安全,改善患者就醫體驗,全面提升群眾看病就醫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