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國內第三方獨立醫學實驗室艾迪康、金域醫學、達安基因、迪安診斷四大巨頭的年報相繼公布!通過對比查看,2018全年迪安診斷以總營收696,985萬元位列第一,金域醫學以452,525萬元總營收位居第二、達安基因營收出現負增長。
?
接下來,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這4家企業在2018全年中的經營模式、研發投入、銷售規模等方面有何優勢和差異?
?
目前,國內獨立醫學檢驗實驗室市場是以金域醫學、迪安診斷、艾迪康、達安基因四家龍頭企業為主!這4家ICL實驗室總數合計超過100家,份額占第三方檢驗市場的70%左右。
?
這也意味著,我國ICL市場是以這四大巨頭為主導,也占據國內ICL的大半壁江山。
?
從上述數據來看,2018全年營收最高的是迪安診斷,其次是金域醫學、達安基因(營收代表企業規模)。 凈利潤方面來看增長最快的也是迪安診斷,其次是金域醫學、達安基因(凈利潤凸顯企業活力)。
?
另外,艾迪康是醫檢四大巨頭中唯一一家未上市的公司,公司詳情信息并不對外公布。但是,通過查看相關信息可以了解到目前為止艾迪康估值為4.4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9.6億元。
?
值得注意的是,達安基因在2018年中總營收同比去年來看,呈下降趨勢。
?
迪安診斷
?
根據迪安診斷年報披露,2018全年營收696.985萬元!全年的研發投入資金為16,948.26萬元,占比26.15%!基于豐富的產品業務模式下來看該企業研發占比,這個26.15%的研發占比雖然很高,但這也是迪安診斷企業擴大發展所必須投入的。
?
另外,從細分領域來看,2018年全年中迪安診斷:
?
診斷產品的收入為447,069.80萬元,同比增長49.22%。
?
診斷服務收入為229,958.67萬元,同比增長22.38%。
?
健康體檢收入為9,824.52萬元,同比增長35.30%。
?
冷鏈物流收入為2,081.11萬元,同比增長44.72%!。
?
司法鑒定收入為6,231.39萬元,同比增長128.68%。
?
可以看出,迪安診斷在IVD領域布局非常豐富!2018全年中,迪安診斷的司法鑒定板塊增長最快,到目前為止迪安有9家司法鑒定機構。
?
緊跟其后的是體外診斷產品銷售和冷鏈服務的增長,該公司的共建客戶數量有400多家!簽約三甲醫院10余家!隨著配送供應的一體化服務迪安診斷產品的銷售額再度被拔高。
?
另外,眾所周知,迪安診斷還是羅氏診斷、德國QIAGEN、德國科寶等全球著名企業產品代理資質,這為迪安的全國診斷市場提供了巨大優勢。
?
這幾年,迪安診斷也在積極建設著質譜平臺、基因測序平臺等!目前,專業的質譜平臺國內還屬于空白領域。而基因測序平臺國內也是以華大基因主導。
?
以此發現,迪安診斷非常敢于去嘗試新型的領域,這其實也是上市公司應具有的開拓創新精神!但迪安診斷似乎將這一領域發揮到極致。
?
近期迪安診斷的大動作:
?
●迪安診斷牽手丹納赫共設合資公司進入使用階段。
?
●迪安診斷聯手9家浙江省大三甲醫院共建區域檢驗中心。
?
●迪安診斷與天士力集團在體外診斷領域達成戰略合作。
?
金域醫學
?
根據金域年報披露,2018全年營收452,525萬元,同比增長19.35%!凈利潤全年收入19,053萬元,同比增長34.60%。
?
科研投入2.91億,占比6.34%。
?
從2018年金域醫學檢驗室服務細分領域來看
?
醫學診斷服務收入:423,529萬元
?
銷售診斷產品收入:8037.28萬元
?
體檢業務收入:7562.28萬元
?
冷鏈物流服務:1754.02萬元
?
其他收入:11,641.63萬元
?
在2018年中,金域醫學的服務范圍和迪安診斷同樣豐富!相比較來看,金域醫學更加深耕于第三方監測技術的提升。
?
金域醫學醫學成立于2003年,檢驗業務包括質譜檢驗、基因組檢驗、病理檢驗、生化發光檢驗等!另外,金域醫學也在積極拓展非醫學類檢測業務,例如食品檢測等。
?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迪安診斷在營收和凈利潤方面增長最快,但金域醫學在體外診斷領域也有著自己獨角獸的一面。
?
在四大檢驗巨頭中,金域醫學在實驗室數量、市場覆蓋面、檢測項目數量上均處于領頭地位!另外,金域醫學位于廣州,形成了以珠三角為核心的優勢區域覆蓋!服務范圍非常核心并且拓展能力非常便捷。
?
近期金域醫學大動作
?
●2019年1月4日,金域醫學與美國癌癥基因組學領域的領導者PGDx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
●2018年8月7日,金域醫學投資香港基因檢測服務及體外診斷產品研發商DRA公司。
?
達安基因
?
根據文章開頭的圖表數據可以看出,4家醫檢巨頭只有達安基因出現了負增長!具體負增長原因達安基因2018年報中并未披露。
?
達安基因細分領域營收情況
?
生物制品業:138,991.62萬元?占營收比重94%
?
試劑類:66,239.37萬元?? 占營收比重44.80%
?
其他耗材::2,632.84??? 占營收比重1.78%
?
達安基因于2004年8月在深交所掛牌上市,也是廣東省高校校辦產業中早期上市公司。達安基因是國內分子診斷試劑行業的龍頭企業。
?
達安從1995年就開始布局分子診斷實驗室,且在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領域與醫院(三甲為主)合作共建了100多家實驗室。
?
在特檢領域,達安基因布局多時。在4大獨立診斷實驗室(ICL)中,從規模和盈利能力看,達安基因暫時處于劣勢,但依靠公司的分子診斷產品優勢,達安基因有望實現彎道超車。
?
艾迪康
?
值得注意的是,艾迪康目前還未上市,所以公司并不對外披露年報。
?
艾迪康成立于2004年1月8日,在全國設立了20余家醫學實驗室。目前,艾迪康擁有臨床、病理、生殖遺傳、基因檢測、臨床試驗5大中心實驗室和研發中心,提供2000余項檢測項目。
?
另外,艾迪康有自己的專門的試劑公司和研發中心,可依托旗下子公司艾康,供應極具優勢的試劑給醫院使用。不過在未來前景廣闊的基因診斷領域,艾迪康并不占優勢。
?
2018年9月27日,美年大健康出資2200萬,認購艾迪康5%的股份。
?
第三方醫學醫檢市場崛起
?
如今,大型醫院檢驗科的打包趨勢越來明顯,目前我國有170多家區域檢驗中心和第三方機構(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大部分二、三甲醫院的檢驗科大部分都打包給了四大實驗室巨頭。
?
而這些第三方和區檢中心的試劑供應、配送則是由型大型IVD主導的!另外,第三方企業也是國家在支持鼓勵的社會辦醫!這對于中小型經銷商來說無疑是一場巨大的沖擊。
?
走在時代前沿四大醫檢巨頭,如今已成為獨立醫學檢驗市場的領頭羊。隨著國家政策在第三方醫學領域的逐漸加碼,醫學檢測大咖愈來愈備受關注。可以發現,并購融合已經成為目前大企業擴增產品線的重要途徑之一。
?
未來,第三方醫學檢驗室的發展會越發趨向集中,第三方企業的規模也會越來越大,實力增強。
?